太湖二章(其二)西崦

刺船过西崦,西崦风光幽。

莫唾西崦石,渐近太湖头。

太湖烟波阔,洞庭渺难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太湖二章(其二)西崦》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西崦时所见的优美景色。"刺船过西崦"一句,以"刺船"形象地写出舟行之轻快,穿越了静谧的山峦。"西崦风光幽"则直接赞美了西崦的自然风光,透露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气息。

接下来的"莫唾西崦石",诗人提醒不要随意亵渎这里的景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渐近太湖头"暗示了旅程的进展,也预示着更加壮丽的太湖景色即将呈现。

"太湖烟波阔"描绘了太湖广阔无垠的水面,烟雾缭绕,意境开阔。"洞庭渺难收"则是通过与洞庭湖的比较,进一步强调太湖的浩渺壮观,难以用言语完全描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太湖周边的山水之美,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行中宁静、壮丽景色的欣赏。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泛太湖访九和侍讲聚坞别业

少非风尘姿,雅志在丘壑。

偶从野王舟,春夜太湖泊。

茆公向我揖,为我举云幕。

雨后空宇澄,天高极寥廓。

七十二峰峦,缥缈天际落。

日短意不穷,更上湖边阁。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登琴台

陟登千仞冈,超然坐琴台。

长倚青琅玕,举手望蓬莱。

不见瑶台月,但见青鸟来。

弱水几清浅,念之令人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自天竺过灵隐

已辞鄂王宫,迢递入天竺。

鸟道烟萝深,履声落空谷。

一溪度飞来,泠泠更幽独。

无为独木桥,于此巢云竹。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钱塘观潮

乘月步层台,独立倚长塔。

逍遥望东海,天地归吐纳。

夜潮殷如雷,涛头雪山立。

病骨怯虚寒,四月欺缊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