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百草(其一)

别日常多,会时常少天难晓。

正喜花开,又愁花谢,春也似人易老。

惨无言、念旧日朱颜,清欢莫笑。

便苒苒如云,霏霏似雨,去无音耗。

追想墙头梅下,门里桃边,名利为伊都忘了。

血写香笺,泪封罗帕,记三日、离肠恨搅。

如今事,十二楼空凭谁到。此情悄。

拟回船、武陵路杳。

形式: 词牌: 斗百草

翻译

平时相聚频繁,但偶尔相会却很少,仿佛天意难以捉摸。
正当欢喜花开,却又忧虑花落,春天就像人的青春易逝。
心中悲痛,回忆起往昔红颜,清闲欢乐的日子,请不要嘲笑。
时光荏苒,如同云烟飘散,细雨连绵,离去后没有音信。
回想过去,在墙头梅树下,门前桃花边,为了名利都已忘却。
用鲜血写下深情的书信,泪水浸湿了手帕,记得那三天,离别的愁肠百结。
如今的事情,只剩空楼,无人能触及,这份情感悄然无声。
想要回头,武陵之路已渺茫,不知所踪。

注释

日常:平常的日子。
会:聚会。
天难晓:难以理解的天意。
花开:花朵开放。
花谢:花朵凋谢。
朱颜:年轻的容貌。
清欢:清静的欢乐。
苒苒:渐渐消逝。
霏霏:形容雨点细密。
武陵路:源自《桃花源记》中的地名,象征着理想或远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斗百草·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离别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别日常多,会时常少天难晓"描绘了频繁的别离与难得的相聚,暗示了生活的无常和人际关系的疏离。"正喜花开,又愁花谢,春也似人易老"以花开又花落象征生命的短暂和青春的易逝,流露出对岁月匆匆的深深忧虑。

接下来,诗人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感叹"惨无言、念旧日朱颜,清欢莫笑",表达了对往昔红颜知己的怀念和对清静欢乐日子的追忆。"便苒苒如云,霏霏似雨,去无音耗"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寂寥和失落,如同云雨般无声无息地消逝。

诗人还提及曾经在墙头梅下、门前桃边的美好时光,那时"名利为伊都忘了",可见他对情感的执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血写香笺,泪封罗帕,记三日、离肠恨搅"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深深的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情。

最后,诗人感慨"如今事,十二楼空凭谁到",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重逢可能性的渺茫。"此情悄。拟回船、武陵路杳"以武陵源的典故,寓言般地表达了对理想中的宁静之地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遥远距离。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日常生活和情感变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情感纠葛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斗百草(其二)

往事临邛,旧游雅态羞重忆。

解赋才高,好音情慧,琴里句中暗识。

正当年、似阆苑琼枝,朝朝相倚。

便涤器何妨,当炉正好,镇同比翼。

谁使褰裳佩失,推枕云归,惆怅至今遗恨积。

双鲤书来,大刀诗意,纵章台、青青似昔。

重寻事,前度刘郎转愁寂。谩赢得。

对东风、对花叹息。

形式: 词牌: 斗百草

木兰花/玉楼春.遐观楼

小楼新创堪临远。一带寒山都入眼。

人间应未觉春归,楼上已先变柳眼。

风威自与微阳战。雪意不遮残腊换。

少须文栋燕双回,来看东城花一片。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水龙吟.始去齐,路逢次膺叔感别叙旧

去年暑雨钩盘,夜阑睡起同征辔。

今年芳草,齐河古岸,扁舟同舣。

萍梗孤踪,梦魂浮世。别离常是。

念当时绿鬓,狂歌痛饮,今憔悴、东风里。

此去济南为说。道愁肠、不醒犹醉。

多情北渚,两行烟柳,一湖春水。

还唱新声,后人重到,应悲桃李。

待归时,揽取庭前皓月,也应堪寄。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寄留守无愧文

满湖高柳摇风,坐看骤雨来湖面。

跳珠溅玉,圆荷翻倒,轻鸥惊散。

堂上凉生,槛前暑退,罗裾凌乱。

想东山谢守,纶巾羽扇,高歌下、青天半。

应记狂吟司马,去年时、黄花高宴。

竹枝苦怨,琵琶多泪,新年鬓换。

常恐归时,眼中物是,日边人远。

望隋河一带,伤心雾霭,遣离魂断。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