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寄留守无愧文

满湖高柳摇风,坐看骤雨来湖面。

跳珠溅玉,圆荷翻倒,轻鸥惊散。

堂上凉生,槛前暑退,罗裾凌乱。

想东山谢守,纶巾羽扇,高歌下、青天半。

应记狂吟司马,去年时、黄花高宴。

竹枝苦怨,琵琶多泪,新年鬓换。

常恐归时,眼中物是,日边人远。

望隋河一带,伤心雾霭,遣离魂断。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满湖的高大柳树在风中摇曳,我静坐欣赏突如其来的湖面暴雨。
雨滴如跳跃的珍珠,洒落在洁白的荷叶上,使它们翻倒,轻盈的鸥鸟也被惊飞。
厅堂内凉意渐生,栏杆外的暑热消退,衣裙随风凌乱。
想象那东山的谢公,头戴纶巾手持羽扇,高声歌唱,身影出现在半空中。
想必还记得去年此时,我们曾在黄花盛开的宴会上狂放吟诗。
竹枝仿佛含着苦涩的哀怨,琵琶声中流露出许多泪水,新的一年里我们都已两鬓斑白。
常常害怕回家时,眼前的一切依旧,而远方的人却已远离。
望着隋河两岸的迷蒙雾气,心中充满离愁,这离别之情令人肝肠寸断。

注释

满湖:整个湖面。
骤雨:突然的大雨。
跳珠:像跳跃的珍珠。
圆荷:圆形的荷叶。
堂上:厅堂内。
槛前:栏杆前。
东山谢守:指东晋名臣谢安。
高歌:高声歌唱。
黄花:菊花。
高宴:盛大的宴会。
竹枝苦怨:竹枝含悲。
琵琶多泪:琵琶声中带泪。
眼中物是:眼前的景象。
日边人:远方的人。
隋河:古代河流名。
伤心雾霭:令人伤感的雾气。

鉴赏

这首《水龙吟·寄留守无愧文》是宋代词人晁补之所作,通过对满湖高柳、骤雨、圆荷、轻鸥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夏日雨后图景。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跳珠溅玉”形容雨点打在水面的晶莹剔透,“圆荷翻倒”则显出风雨的力度,而“轻鸥惊散”则寓言了词人心中的不宁。

接着,词人将视线转向室内,通过“堂上凉生”、“槛前暑退”暗示了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借“罗裾凌乱”暗喻了情绪的波动。他以东晋名士谢安自比,表达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下片回忆去年的菊花宴,借“狂吟司马”、“黄花高宴”寄托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同时感叹岁月流转,人事已非,尤其是“新年鬓换”揭示了时光荏苒,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

最后,词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担心自己远离朝廷,物是人非,心中充满离愁别绪。他遥望隋河,只见一片雾霭,这伤心的景象让离别之情更为凄切,令人断肠。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别吴兴至松江作

水晶宫绕千家,卞山倒影双溪里。

白蘋洲渚,诗成春晚,当年此地。

行遍瑶台,弄英携手,月婵娟际。

算多情小杜,风流未睹,空肠断、枝间子。

一似君恩赐与,贺家湖、千峰凝翠。

黄粱未熟,红旌已远,南柯旧事。

常恐重来,夜阑相对,也疑非是。

向松陵回首,平芜尽处,在青山外。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古阳关/阳关引.寄无斁八弟宰宝应

暮草蛩吟噎。暗柳萤飞灭。

空庭雨过,西风紧,飘黄叶。

卷书帷寂静,对此伤离别。

重感叹、中秋数日又圆月。沙觜樯竿上,淮水阔。

有飞凫客,词珠玉,气冰雪。

且莫教皓月,照影惊华发。

问几时、清尊夜景共佳节。

形式: 词牌: 阳关引

失调名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

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

灶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

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交年换新岁。

长保身荣贵。

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祝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