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亭二首阙(其一)

更无人迹逐攀跻,庐岳乌藤手自携。

沧海谁论六月息,茂林今得一枝栖。

幽芳满径春难老,翠樾连云日易西。

况有北郊宜旷望,公馀聊此发醯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再也见不到有人攀登,我独自提着庐山的乌藤藤蔓。
大海的波涛翻涌,六月的风又怎能衡量?如今在茂密的树林中找到一处歇息之地。
小路两旁花香四溢,春天似乎永不会老去,翠绿的树冠直连天际,太阳很快就要西沉。
更何况在北方的郊野适合远眺,公务之余,我在此处暂且放松心情,如同醋蝇般享受片刻宁静。

注释

无人迹:没有人迹,形容荒凉或人烟稀少。
庐岳: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以秀美的自然风光著称。
沧海:大海,比喻广阔的世间或深不可测的事物。
栖:歇息,停留。
幽芳:幽静的芬芳,指花香。
翠樾:翠绿的树荫。
醯鸡:醋蝇,比喻在忙碌生活中短暂的闲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开篇"更无人迹逐攀跻,庐岳乌藤手自携"两句,写出了诗人独自一人攀援着庐岳(庐山的一部分)的乌藤,寻找心中的那片净土,无人打扰,只有自己与大自然为伴。这里的“更无人迹”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和逃避,而“手自携”则显示出一种坚定而自主的态度。

接着"沧海谁论六月息,茂林今得一枝栖"两句,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评价的淡然,六月的盛夏,对于隐逸者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茂密的树林中找到一处安身之所,这里的“沧海”象征着广阔无边的世界,而“一枝栖”则是诗人心灵的栖息之地。

"幽芳满径春难老,翠樾连云日易西"两句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尽管春天会过去,但在这片幽静的地方,花草似乎永远保持着青春常驻。而“翠樾”则是绿色的树枝,这些树枝与云相连,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况有北郊宜旷望,公馀聊此发醯鸡"两句,则是诗人在一种恬淡的心境中,对远方展开遥望,并与友人分享一顿简单的美食——醯鸡。这里的“北郊”可能指的是城外的田野或山林,而“公馀”则是诗人的朋友,“聊此发醯鸡”表达了一种简朴而纯粹的情感交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宣州吴子权送陵阳酒

梦寐陵阳天上山,曾将心约白云閒。

仙衔已下青冥里,尘骨难留缥缈间。

三尺溪鱼如可控,千年辽鹤尚应还。

多情别后能论旧,远寄官醪为解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将至巴陵

南行应不叹途穷,水驿连翩遇好风。

远浪飞来千白鹭,轻帆相逐两冥鸿。

残云日挂苍茫外,平野天垂旷阔中。

湘浦旧游思一访,肯因莼脍忆江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思南岳呈运判承议

曾逐篮舆访懒残,楼台萦转在峰峦。

银灯夜向猊床拜,别殿晨披贝叶看。

选胜危梯经巀嵲,登高馀思凭栏干。

归来认是游仙梦,过尽春风料峭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施夫人挽诗

有子纡朝服,平居奉典彝。

蹉跎五鼎养,奄忽百年期。

故宅萱堂掩,新阡薤露悲。

遗芳托齑臼,髣髴九泉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