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

阴气先赢纵秋热,时节有几相与夺。

情知赫日不可久,须听西风生木末。

浮云满天明复暗,天意自然如惨怛。

园林秀色已渐失,次第岂能无叶脱。

南山独佳不可挫,气象更清连日月。

燕飞度海向何处,今去昔来真可劣。

绣帘锦幕不算重,从此朱门戒霜雪。

谁怜丱角歌者哀,岁岁苦贫思短褐。

形式: 古风

翻译

阴冷之气逐渐压过夏日炎热,季节交替中争夺时光。
深知烈日不会长久,只待西风吹过树梢带来凉爽。
天空阴晴不定,仿佛天意凄凉。
园林的美景正在消退,叶子纷纷落下是必然的景象。
南山景色最为宜人,无人能破坏它的清丽,连日月都为之增色。
燕子飞越大海不知所往,今昔变迁让人感叹。
华丽的绣帘和锦幕不再重要,朱门大户也需防备严冬的霜雪。
谁能怜悯那唱着歌的孩童,他们年年苦于贫穷,渴望温暖的粗布衣裳。

注释

阴气:指秋天的寒气。
纵:即使。
赫日:烈日。
西风:秋季的凉风。
惨怛:悲凉、凄惨。
次第:依次、按顺序。
南山:泛指南方高山。
丱角:儿童未束发时的发型,代指儿童。
短褐:粗布短衣,代指简朴的生活。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曾巩的《秋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首句“阴气先赢纵秋热”写出了秋季初来的凉意逐渐战胜暑热,暗示季节更替。接下来,“时节有几相与夺”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规律的争夺。

“情知赫日不可久”表达了对炎炎夏日终将过去的理解,而“须听西风生木末”则以西风吹过树梢,预示着秋意渐浓。诗人观察到“浮云满天明复暗”,天空阴晴不定,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天意的深沉。

“园林秀色已渐失,次第岂能无叶脱”描述了秋季景色的凋零,树木开始落叶,暗示时光无情。然而,南山景色依旧美好,气候更为清爽,“气象更清连日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宁静。

“燕飞度海向何处”借燕子南飞寓言人生漂泊,表达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绣帘锦幕不算重,从此朱门戒霜雪”暗示富贵人家也难以抵挡严冬的到来,引出贫寒之人的困境。

最后两句“谁怜丱角歌者哀,岁岁苦贫思短褐”流露出诗人对自身贫困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同情,尤其是对于那些贫穷的读书人,他们的歌声中充满了哀愁,只能年复一年地忍受贫困,渴望温暖的衣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日景象的描绘,寓言人生的无常和贫富悬殊,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秋声

乔柯与长谷,秀色故未浼。

秋风来吹之,声如振江海。

怒号无晨夕,唱和若有待。翏翏遍坳洼,岂独缘?嵬。

百川亦相投,取闹不知悔。

竹篱更謞然,吕律焉足采。

蜩螀岂知微,切切如怨憝。

惟人亦吟哦,沸若烹鼎鼐。

八荒同一鸣,静里安得在?

独有虚室翁,恬然故无改。

形式: 古风

秋怀

天地四时谁主张,纵使群阴入风日。

日光在天已苍凉,风气吹人更憀慄。

树木惨惨颜色衰,燕雀啾啾群侣失。

我有愁轮行我肠,颠倒回环不能律。

我本孜孜学《诗》、《书》,《诗》、《书》与今岂同术?

智虑过人祇自雠,闻见于时未裨一。

片心皎皎事乖背,众醉冥冥势淩突。

出门榛棘不可行,终岁蒿藜尚谁恤?

远梦频迷忆故人,客被初寒卧沉疾。

将相公侯虽不为,消长穷通岂须诘?

圣贤穰穰力可攀,安能俯心为苟屈?

形式: 古风

秋怀二首(其二)

为州讵非忝,即事亮何成?

幸兹桑麻熟,复尔仓箱盈。

闾里凶党戢,阶除嚚讼清。

日携二三子,饱食中园行。

念非形势迫,免有弹弋惊。

幽闲固可乐,勿慕高远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秋怀二首(其一)

流水寒更澹,虚窗深自明。

褰帷远钟断,拥褐晨香清。

油然素心适,缅彼外物轻。

因时固有应,在理复何营?

隐几公事退,卷书坐南荣。

以兹远尘垢,何异山中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