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惠雅法师归玉泉

秖到潇湘水,洞庭湖未游。

饮泉看月别,下峡听猿愁。

讲不停雷雨,吟当近海流。

降霜归楚夕,星冷玉泉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只到达潇湘之水,洞庭湖还未游览过。
在山泉边赏月告别,下峡谷中聆听猿猴哀愁的叫声。
讲解经文不停歇,如同雷雨连绵不断,吟诗时仿佛临近海边的潮流。
降下秋霜的夜晚回到楚地,星空寒冷,玉泉秋意更浓。

注释

秖:只。
潇湘:指潇湘江,湖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饮泉:在泉水边。
别:告别。
下峡:沿着峡谷下行。
听猿愁:听到猿猴哀鸣,象征着离别和哀伤。
讲不停:讲解不停歇。
雷雨:比喻经文讲解的热烈和深入。
吟当:吟诵之时。
近海流:形容诗思如海潮般涌动。
降霜:秋季来临,气温下降,出现霜冻。
楚夕:楚地的黄昏。
星冷:星空寒冷。
玉泉:清澈如玉的泉水。
秋:秋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通过对水、月、猿啼等自然元素的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愁思与怀念之情。

"秖到潇湘水,洞庭湖未游" 表明诗人虽然来到了潇湘水边,但心中却仍然牵挂着尚未游历的洞庭湖,这种未达之地的向往反映了内心深处的不满足和对远方的憧憬。

"饮泉看月别,下峡听猿愁" 这两句则充分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刻的感受。饮泉观赏明月之美,与之告别;而当听到山谷间猿啼之声,更增添了几分愁绪。

"讲不停雷雨,吟当近海流" 这里通过对雷雨不断和海水流动的描写,表现出一种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情感状态。诗人似乎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以此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绪。

"降霜归楚夕,星冷玉泉秋" 最后两句则是对归途景象的描写。霜降、夜深,诗人回到楚地,面对清冷的星空和玉泉之美,却只能感受到一种孤寂与凄凉,这也是秋天特有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波动,以及对远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送董正字常州觐省

相逐一行鸿,何时出碛中?

江流翻白浪,木叶落青枫。

轻楫浮吴国,繁霜下楚空。

春来欢侍阻,正字在东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道者

独向山中见,今朝又别离。

一心无挂住,万里独何之。

到处绝烟火,逢人话古时。

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慈恩寺霄韵法师谒太原李司空

何故谒司空,云山知几重。

碛遥来雁尽,雪急去僧逢。

清磬先寒角,禅灯彻晓烽。

旧房闲片石,倚著最高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褚山人归日本

悬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间。

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

岸遥生白发,波尽露青山。

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