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其二)

只报精兵过大河,东西南北杀人多。

可怜白日浑如此,来似蝗虫争奈何。

天意岂应容版乱,人心都改太凋讹。

不胜惆怅还惆怅,一曲东风月胯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只报告精锐部队渡过了大河,无论东西南北杀戮无数。
可悲的是,白天竟如此混乱,如同蝗虫般涌来,又能怎么办呢?
上天怎会容忍这样的动乱,人心已变得过于衰败和失序。
无法承受这无尽的忧伤,只能再添一曲悲伤的东风月下歌。

注释

精兵:精锐的士兵。
浑如此:如此混乱不堪。
蝗虫:比喻大量涌入的人群。
版乱:社会秩序混乱。
凋讹:形容人心衰败、失常。
东风月胯歌:东风下的月下哀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和诗人对战争的哀叹。"只报精兵过大河,东西南北杀人多"两句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毁灭和死亡,"精兵"指的是训练有素的士兵,而他们所到之处,只留下无尽的血腥和哀嚎。

"可怜白日浑如此,来似蝗虫争奈何"这两句通过对比太阳被乌云遮蔽和蝗虫般涌来的敌军,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中无法阻挡的灾难感到无力与悲哀。

"天意岂应容版乱,人心都改太凋讹"这两句则是在探讨天道是否允许这样的人间纷争,以及战争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心性,使之变得冷酷而缺乏同情。

最后,"不胜惆怅还惆怅,一曲东风月胯歌"通过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月下的歌声进行描绘,表达了一种无尽的悲伤和怀念,这里的"东风月胯歌"可能是指一种哀婉的音乐,或许是在描述诗人在这样一个动荡时代中所持有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灾难的描绘,以及对天意与人心变迁的探讨,表现了诗人深切的忧虑和悲痛,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批判色彩和深刻哲思的杰出之作。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其三)

为郡无如王使君,一家清冷似云根。

货财不入崔洪口,俎豆尝闻夫子言。

须发坐成三载雪,黎氓空负二天恩。

不堪西望西风起,纵火昆崙谁为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其四)

魄慑魂飞骨亦销,此魂此魄亦难招。

黄金白玉家家尽,绣闼雕甍处处烧。

惊动乾坤常黯惨,深藏山岳亦倾摇。

恭闻国有英雄将,拟把何心荅圣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其五)

不是龚黄覆育才,即须清苦远尘埃。

无人与奏吾皇去,致乱唯因酷吏来。

刳剥生灵为事业,巧通豪谮作梯媒。

令人转忆王夫子,一片真风去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古出塞曲三首(其一)

扫尽狂胡迹,回头望故关。

相逢惟死斗,岂易得生还。

纵宴参胡乐,收兵过雪山。

不封十万户,此事亦应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