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冲卿月晦夜有感

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萧萧暗尘走,坎坎寒更发。

楼歌客尚饮,酩酊不畏雪。

巷哭复有人,邻风送幽咽。

纷然各所遇,悲喜孰优劣。

君方感庄周,浩荡摆羁绁。

归来亦置酒,玉指调弦拨。

独我坐无为,青灯对明灭。

形式: 古风

翻译

夜晚的云遮蔽了天空,连星星和月亮都看不见。
冷风吹过,尘土飞扬,寒夜里钟声敲响。
楼上的歌者还在饮酒,醉得不知畏惧雪花纷飞。
小巷中传来哭泣声,邻居的风声夹杂着低沉的哽咽。
人们各自遭遇不同,悲伤与喜悦哪个更胜一筹。
你正感受着庄周的超脱,如大河般自由自在。
回家后也设宴,她用玉指调弄琴弦。
只有我独自坐着无所事事,对着忽明忽灭的青灯。

注释

夜云:夜晚的云。
星与月:星星和月亮。
萧萧:形容风声凄凉。
坎坎:形容钟声。
酩酊:大醉的样子。
羁绁:束缚或囚禁。
玉指:形容女子的手指。
青灯:油灯,常用以形容清寂的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夜的景象,充满了深沉和静谧。"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开篇就营造出一个朦胧、神秘的夜空背景,没有直接的光亮,只有模糊的星辉和月色,给人一种遥远和微弱的感觉。

接下来,"萧萧暗尘走,坎坎寒更发",诗人通过风声和冷气的描述,传达了夜晚的肃杀与寒冷。这里的"萧萧"和"坎坎"都是拟声词,用以形容夜风和寒意的侵袭,使读者仿佛能听见夜风在耳边的呼啸。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却描绘了一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情景:"楼歌客尚饮,酩酊不畏雪"。这里的"客"可能是指诗中的主角,也许是诗人自己,他在高楼上豪爽地饮酒,对抗着夜晚的寒冷和孤独。

紧接着,"巷哭复有人,邻风送幽咽"一句,让我们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悲凉。"巷哭"可能是指夜晚巷弄间传来的哀泣声,而"邻风送幽咽"则让这份哀伤随着夜风飘散,显得更加凄清。

在这样的氛围下,诗人的情感也随之起伏:"纷然各所遇,悲喜孰优劣"。这里的"纷然"形容了复杂的情绪交织,而"悲喜孰优劣"则表达了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遭遇时,那些情感的流转和深浅难以评说。

诗人随后提到"君方感庄周,浩荡摆羁绁",这可能是在谈论自己或某位朋友对于庄子哲学的感悟,以及那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情怀。这里的"浩荡"和"摆羁绁"都传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

最后两句"归来亦置酒,玉指调弦拨"表明了诗人归来后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管外界如何变迁,都要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这里的"置酒"和"调弦拨"都是放松自我的行为。

而最后一句"独我坐无为,青灯对明灭"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世间万象的超然态度。在寂静的夜晚,只有那盏青色的油灯伴随着自己的思考,而生命与世界的一切光辉和消逝,都在这明灭之间交织。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酬微之梅暑新句

江梅落尽雨昏昏,去马来牛漫不分。

当此沈阴无白日,岂知炎旱有彤云。

琴弦欲缓何妨促,画蠹微生故可熏。

回首凉秋知未远,会须重曝阮郎裈。

形式: 七言律诗

鲍公水

村南鲍公山,山北鲍公水。

高穴逗远源,泠泠落山嘴。

玉色与饴味,不可他味比。

竹树四蒙密,翠藤相披靡。

漫郎昔少年,幽居得之此。

临窥若有遇,爱叹无时已。

浮名未污染,永矢终焉尔。

奈何中弃入长安,十载风尘化旧颜。

欢嚣满耳不可洗,此水泠泠空在山。

形式: 古风

僧德殊家水帘求予咏

淙淙万音落石颠,皎皎一派当檐前。

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照蛟龙涎。

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县。

朱门试问幽人价,翡翠鲛绡不直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臧仓

位在万乘师,孟轲犹不遇。

岂云贫与贱,世道非吾趣。

意行天下福,事忤由然去。

命也固有在,臧仓汝何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