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子孙到四明洞节叙有感

四明本山名,与洞屹相向。

取山以名洞,足以迎景贶。

我非济时才,香火三遣放。

再为玉局吏,圣恩覃旷荡。

有如鉴湖乞,均逸江海上。

圆也如乃翁,历历耗心匠。

三径同蒋诩,五柳比元亮。

一日培壅力,百年基址壮。

桃李遵旧蹊,松竹缘叠嶂。

林花拂朝晴,山鸟激清响。

园人收果实,夏秋各有饷。

谁云橐驼种,已有猢孙藏。

翁前携客来,未免策拄杖。

崎岖到洞门,衰病筋力彊。

洞中亦虚白,喜气含万象。

俎豆具仓猝,一杯复一唱。

山果与山花,足以备清赏。

杯盘旨味薄,笔墨醉语妄。

醉中忽抬眼,云巢仍在望。

投杯揽衣起,涕泪立惆怅。

云巢我师友,白玉已黄壤。

相距洞与山,风雨灯烛晃。

有如对床夜,了不隔寻丈。

他日吾子孙,丹青二老像。

草堂洞山间,二老忽来往。

形式: 古风

翻译

四明山本有名,与洞相对峙。
山名赋予洞,足以迎接美景的恩赐。
我非救世之才,曾三次被放还香火旁。
再次担任玉局官吏,圣上恩泽广大。
如鉴湖之乞求,愿共享海上的安逸。
圆润如同你的父亲,用心雕琢无遗漏。
如同蒋诩的三径,元亮的五柳生活。
每日辛勤耕耘,百年基业显壮观。
桃李沿旧道,松竹依山峦叠嶂。
林花在清晨阳光下摇曳,山鸟清脆鸣叫。
园丁收获果实,夏秋各有丰收。
谁说这是骆驼种,已有猴子藏其中。
老翁带客来访,需倚杖而行。
山路崎岖至洞口,衰老疾病却精神焕发。
洞内空灵明亮,喜气包容万物。
匆忙准备祭品,举杯共饮歌唱。
山果山花供欣赏,简朴的宴席也足够。
杯盘虽简,醉言狂语却真挚。
醉中抬头望云巢,仍可见其在远方。
放下酒杯,披衣起身,涕泪满面感伤。
云巢是我师友,如今已化为白玉黄土。
洞山之间,风雨中烛光摇曳。
如对床夜谈,距离不过咫尺。
将来子孙,将绘我与师友的画像。
草堂隐于洞山,师友身影常来往。

注释

屹:直立,对立。
景贶:美好的景色和恩赐。
济时才:能拯救时局的人才。
玉局吏:古代官职,掌管玉器等贵重物品。
鉴湖乞:比喻寻求宁静的生活。
圆也如乃翁:形容圆润如同其父。
三径:古代隐士的居所。
元亮:陶渊明的字,以其隐居著称。
培壅:培育,施肥。
松竹:常用来象征高洁品格。
风雨灯烛晃:形容夜晚风雨中烛光摇曳。
寻丈:丈量单位,形容距离近。
丹青:绘画。
二老像:指老朋友的画像。
草堂:简陋的住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家人一同前往四明洞的亲切场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生活情趣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不仅有山水田园之美,更融入了对过去师友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世代的期许。

“四明本山名,与洞屹相向。”开篇便以宏伟的山脉为背景,点出了四明山与洞穴的相对位置,设置了一种辽阔而神秘的氛围。紧接着,“取山以名洞,足以迎景贶。”则展示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赞美之情,以及希望借此自然景观来传承后世的愿望。

“我非济时才,香火三遣放。”这一句透露出诗人的谦逊与自知之明,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意境。而“再为玉局吏,圣恩覃旷荡。”则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回忆和感激,显示了诗人对于过往岁月的珍视。

随后的“有如鉴湖乞,均逸江海上。”等句,则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同在读者面前铺开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山水画卷。这些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蕴含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宇宙深刻的感悟。

“圆也如乃翁,历历耗心匠。”这一句中的“圆”字,既可理解为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一种完整与圆满的情感状态。接着,“三径同蒋诩,五柳比元亮。”则是对古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颂扬和向往。

“一日培壅力,百年基址壮。”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珍惜以及对于未来基础的坚定信念。而后续的“桃李遵旧蹊,松竹缘叠嶂。”则是对生命连绵和自然更新的一种赞美。

“林花拂朝晴,山鸟激清响。”这一句中,诗人通过描写早晨林间花开、鸟鸣的生动画面,再次强化了作品中的生机与活力。紧接着,“园人收果实,夏秋各有饷。”则是对农业劳作和自然恩赐的一种肯定。

“谁云橐驼种,已有猢孙藏。”这一句中,“猢孙”一词的使用,为诗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守护。紧随其后的“翁前携客来,未免策拄杖。”则是对过去岁月的一种怀念,以及对于现实生活中不易如愿的一种无奈。

“崎岖到洞门,衰病筋力彊。”这一句通过对崎岖山路和身体衰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脆弱性的深刻感悟。紧接着,“洞中亦虚白,喜气含万象。”则是对洞穴之美的一种赞叹,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俎豆具仓猝,一杯复一唱。”这一句中的“俎豆”和“一杯复一唱”,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简单乐趣的追求,以及对音乐艺术的一种享受。紧随其后的“山果与山花,足以备清赏。”则是对自然美景的再次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杯盘旨味薄,笔墨醉语妄。”这一句中,“杯盘”、“旨味”,以及“笔墨”、“醉语”的使用,不仅描绘了诗人宴饮赋诗的生活情趣,更透露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艺术境界的意志。

“醉中忽抬眼,云巢仍在望。”这一句中的“云巢”,既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象征着诗人的心灵所向。而随后的“投杯揽衣起,涕泪立惆怅。”则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不舍和留恋。

最后,“云巢我师友,白玉已黄壤。”这一句中,对“云巢”的再次提及,不仅强化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情感寄托,更通过“白玉已黄壤”表达了一种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和哀愁。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也透露了他对于时间流转、生命脆弱以及传统文化守护等深刻主题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诗人在作品中构建了一种既充满生机又不乏哲思的意境。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殿柱记

苍龙甲戌岁,修筑周公殿。

文翁至高君,学校已再变。

顺考兴平年,寔纪汉之献。

或云钟会书,入木字隐见。

自献而至会,朔历斗杓转。

会初入蜀时,意不止弱禅。

有如猿猱系,百巧欲伺便。

杀女不作难,机锋剧刀箭。

会书固出繇,家法素所善。

至学艾笔迹,暮夜走邮传。

老昭岂易欺,真伪猝难辨。

欺昭尔尚可,蜀士多秀彦。

当其下笔时,宁不愧颜面。

虽蒙黼藻文,不掩粪土贱。

周公傥有灵,白日下雷电。

形式: 古风

蜂蚁

乳蜂十蚁围,小蜂两翼弱。

三蚁掣蜂首,四蚁曳蜂脚。

三蚁相后前,捍圉行且却。

蜂母正凭怒,有虿无敢作。

相视母子心,如被蛇豕虐。

蚁行蜂母随,众力岂易拨。

彼嫌大树小,且幸神龙涸。

自谓无谁何,利吻得所嚼。

蝇虎伺其便,儇然才一跃。

中道取蜂去,意外可遥度。

蚁群不自量,出力互相搏。

蝇虎跳掷高,细碎纷迸落。

馀党尚未解,尺寸归路邈。

三帅本伐戴,反为郑所掠。

孟明意取郑,二殽遭晋薄。

世路蜂蚁群,巇险逞攘攫。

向来驺虞仁,未似蚁虎恶。

吾诗傥可佩,捧腹聊一噱。

形式: 古风

题三昧泉

乳崖霜雪根,金地白莲蕊。

泉上碧眼师,秋月照清泚。

玉奁开明镜,肝胆两冤鬼。

若为人面创,如以佛手洗。

遂解七国仇,化为三昧水。

我来愧尘缨,与世无愧喜。

平生一瓢心,属餍岂为己。

定知蜀山龙,云雨高卧里。

微丝出游戏,僧饭冰入齿。

灌溉丹穴深,窈窕沧海底。

人怨旱火焦,雷公费鞭箠。

请师拄杖头,搅山唤龙起。

形式: 古风

题王氏款竹亭

夏虫不知冰,朝菌不见月。

吹息天地间,随分了寒热。

谁为款岁晚,久久媲清节。

君家小令君,千金僦别业。

不殊山阴宅,孙子今几叶。

胜取三百廛,共坐六十劫。

春林扇温风,夏簟落苍雪。

重来得更仆,千偈不须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