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

我徒旷达由胸臆,耻学鲰生事文墨。

蛟龙长欲趁风雷,骐骥焉能制衔勒。

锵金佩玉良有时,丐色谀言尽虚饰。

功名富贵非偶然,杨子草玄徒默默。

楚兰罢秀足蓬蒿,青松委干多荆棘。

争如一醉度流年,免使悲欢荡情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我只求心胸豁达,不屑于像浅薄之人追求文采。
蛟龙渴望乘风破浪,骏马岂能被缰绳束缚。
珍贵的金银玉佩偶尔展现,虚假的奉承话语全都是虚伪。
功名富贵并非轻易可得,杨子潜心研究玄理却默默无闻。
楚地的兰花不再娇艳,只剩杂草丛生,青松也受困荆棘环绕。
哪比得上一醉解千愁,让悲欢之情不再起伏不定。

注释

旷达:胸怀开阔,不拘小节。
鲰生:见识浅陋的人。
衔勒:马嚼子和缰绳,比喻束缚。
良有时:偶尔、有时。
丐色:虚假的容貌。
草玄:指钻研深奥的学问,这里指杨子研究玄学。
蓬蒿:野草,形容荒凉。
荆棘:比喻困难和阻碍。
流年:光阴,岁月。
荡情域:动荡情感的世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杂言》,诗人以豪放旷达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他自述不拘泥于文墨之事,追求的是蛟龙乘风破浪、骐骥自由驰骋的生活理想,强调真我与个性的释放。他认为功名富贵并非偶然所得,对于那些默默无闻的杨子(可能指隐士或淡泊名利之人),他持有一种赞赏的态度。

接下来,诗人以楚兰和青松为喻,表明即使才华出众如兰,也可能被埋没在蓬蒿之中;而青松虽有高尚品质,却仍难免遭遇荆棘。他倾向于选择醉生梦死,以此来避免情感的剧烈波动,寻求内心的平静。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然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江上送别

浪叠春江远树微,落花风雨共凄凄。

愁人此际肠须断,况是登临更送归。

形式: 七言绝句

西垣致斋日因成一章呈二相公

摄事修雩祀,斋居近紫庭。

千门夏雨歇,高树夕阳生。

更散掖垣静,风来钟漏清。

岩廊惭旧德,书殿愧群英。

白发将何补,丹心忽自惊。

敢言陪邴魏,三接奉休明。

形式: 排律

远恨

败叶乱如雨,暮蝉声似哭。

感物悲昔心,佳期怅难续。

云山虽阻叹,韶华若在目。

深情染綵笺,密密空盈幅。

温瘴雁不来,游鱼隐深谷。

羽鳞孰可凭,音书安可复。

焚灰寄长风,字灭魂亦逐。

形式: 古风

邺中和崔迈著作(其一)

虚室凝愁厌夜眠,长吟静对欲凉天。

梦回故国人空远,望断重城月自圆。

时泰未能抛组绶,性孤终是忆林泉。

明朝奉诏遐方去,何处烟江寄客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