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姚明府见过即事六首(其六)

皎皎云边鹤,铮铮壁上琴。

幽人称幽独,知己贵知心。

许我一片石,随僧共入林。

隔江招手处,相望在高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皎皎云边鹤”,以鹤的形象象征着高洁与自由,它在云边翱翔,既表现了鹤的自然属性,也寓意着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鹤的“皎皎”之态,更添了几分清冷与孤傲。

次句“铮铮壁上琴”,以琴声喻指心灵的共鸣与高雅的品味。琴声“铮铮”,既有音乐的美妙,也暗示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这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更是对知音难遇的感慨。

“幽人称幽独,知己贵知心。”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以及对真正知音的珍视。幽人,指的是隐居山林之人,他们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知心,意味着在茫茫人海中能找到心灵相通的朋友,这是人生一大幸事。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精神世界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许我一片石,随僧共入林。”诗人希望得到一块石头作为陪伴,与僧侣一同漫步于林间,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是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淡泊的态度,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最后两句“隔江招手处,相望在高深。”描绘了一幅江边相望的情景,虽然相距遥远,但心灵相通,情感深厚。这不仅是一种空间上的距离感,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与理解。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表达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知音的珍视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动人,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园梁又罙凌晨舟过大通留诗而去未及迎送即韵和之

万事易知足,馀閒反类贪。

僧犹甜鹤梦,客已渡鹅潭。

柳暗不成五,径荒无复三。

多君发归咏,留在破伽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咏莲漏限韵(其一)

圆音入清梵,池上有人来。

刻作千华漏,承将九品台。

细微通白业,馀润及青苔。

莫道无源委,坳堂水一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咏莲漏限韵(其二)

脉脉割昏晓,明明无往来。

土圭停昼影,钟乳滴华台。

八水金沙地,千丝石发苔。

凭谁问消息,沧海一浮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答高裕公邑佐见寄韵

隔水遥相见,清风若许长。

全凭诗酒力,消遣簿书忙。

大雅崇昭代,新声薄晚唐。

野人扣牛角,为尔和康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