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犬行

沙村月黑无人行,猛兽咆哮绕舍鸣。

时来攫取村中犬,突入篱落居人惊。

韩卢乌喙誇疾足,平地宁知罹虎毒。

十家九室无吠声,更恐穿牢噬黄犊。

君不见岑君昔在魏郡时,吠犬不惊足生氂。

又不见九江当年有循吏,群虎渡河俱远避。

方今政美时复平,那得此物来纵横。

谁能驱屏入穷谷,却使驺虞地上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悼犬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描述猛兽侵扰村庄的情景,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社会治安和政治清明的渴望。

首句“沙村月黑无人行”,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恐怖的氛围,月色昏暗,村庄里空无一人,为接下来的故事铺垫了背景。接着,“猛兽咆哮绕舍鸣”一句,直接点明了故事的主角——猛兽,它们在夜晚的村庄中肆虐,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恐慌。

“时来攫取村中犬,突入篱落居人惊。”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猛兽的凶残与狡猾,它们趁着夜色,突然袭击村庄中的狗,使得居住在篱笆后的村民也感到惊慌失措。这里不仅展现了猛兽的威胁,也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韩卢乌喙夸疾足,平地宁知罹虎毒。”这句引用了韩卢(古代名犬)和乌喙(古代名弓)的典故,意在强调即便是最优秀的猎手或动物,在面对真正的威胁时也会束手无策,以此比喻即使是最强大的力量也无法抵御猛兽的侵袭,进一步凸显了社会治安问题的严重性。

“十家九室无吠声,更恐穿牢噬黄犊。”这两句继续渲染了村庄的恐惧氛围,说明连狗都停止了吠叫,甚至担心猛兽会闯入牲畜圈,吞噬幼小的牛犊,形象地表现了村民的极度不安和对安全的渴望。

最后,“君不见岑君昔在魏郡时,吠犬不惊足生氂。又不见九江当年有循吏,群虎渡河俱远避。”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过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时期的怀念,同时也对当前社会状况的不满。岑君和九江循吏的例子,象征着政治清明能带来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方今政美时复平,那得此物来纵横。”这两句表达了对当下的政治环境的期待,希望政治清明能再次到来,让社会恢复和平与秩序。

“谁能驱屏入穷谷,却使驺虞地上行。”最后一句以驺虞(古代传说中的仁兽)为喻,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希望有人能够清除社会中的邪恶势力,让仁慈与和平在大地上自由行走。

整体而言,《悼犬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历史典故的引用,深刻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治安不佳的现实,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的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35)

陈亮(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雪山歌送人宰蜀邑

西山巀嶭连云起,东望锦城如井底。

四时积雪不曾消,春来尽作巴江水。

郎官未识蜀山川,马首西行如上天。

归到琴堂长对雪,益思美政答丰年。

文翁旧化今如梦,期月应知蔼弦诵。

蜀人解道杜陵诗,尽说公来雪山重。

形式: 古风

戏简彦衡彦宾昆仲兄客陆庄弟客镇右

陆浑庄畔多芳树,旧识德成岩下路。

书堂正对大溪头,犹是伸蒙旧居处。

读书何必傍溪山,书编幽兴自相关。

亦知林下云泉好,应恨堤中日月閒。

客衣未垢宁辞浣,湖上月明随往返。

却忆惠连深下帷,一去不知春事远。

近堤蒲叶已含滋,五日归心岂肯迟。

预拂东林松下石,与君长日话襟期。

形式: 古风

送林孔逸从军北上

脱却缝掖衣,更结曼胡缨。

安能郁郁事笔砚,男儿本自重横行。

越王山下秋风起,塞北此时严保垒。

皇家选士重防秋,迢递征途从此始。

从军莫问所从谁,抱艺怀才无不宜。

筹边亦自有奇策,专事弓刀徒尔为。

此行壮气何激烈,酌酒送君那忍别。

万里封侯非所难,玉关功成须早还。

形式: 古风

赋得万石冈为宗献刘君作

苍山西行争骏奔,众峰独有筹峰尊。

连冈坡陀走平陆,参错万石如云屯。

我疑秦人鞭石走,来与人间作岗阜。

又疑仙子遗羊群,有形犹似猛兽蹲。

乃知元气自凝结,异状奇姿纷突兀。

秋风不扫白云根,晓雾长迷玄豹穴。

曾闻山下有高坟,彭城馀泽多子孙。

声名能与崇冈并,他日当为万石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