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躅人难解,当求古哲閒。
韩康多在市,陶令懒游山。
念我可憎面,无兄得解颜。
公乎来早晚,荆坐要须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题目为《再和班字三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仰慕和自我感慨。"高躅人难解",诗人赞扬那些高尚的行为难以被人理解,暗示了对隐逸或独特人格的敬佩。"当求古哲閒",他提倡向古代的智者学习,寻求内心的平静与闲适。
接着,诗人提到韩康(汉代的隐士)在集市上也能保持高洁,陶渊明(东晋诗人)即使不喜登山也坚守自己的淡泊。"韩康多在市,陶令懒游山",这两句是对两位隐士生活方式的生动描绘。
"念我可憎面,无兄得解颜",诗人自嘲自己的面容可能让人讨厌,感叹没有像他们那样的兄长能理解并接纳自己。这里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寻求认同的情感。
最后,诗人期盼着友人能早日来访,一起坐谈,"公乎来早晚,荆坐要须班",这里的“荆坐”指粗朴的座位,表达出诗人对朴素而真挚友情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贤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公来前有约,更望少微閒。
烂醉新醅酒,能忘旧隐山。
琼瑶虽并质,尘土会凋颜。
永夜陶陶语,令人愧尹班。
丈人在何许,箕外颍中间。
明映波心月,清馀雨面山。
短衣非旧宁,陋巷是今颜。
不解湟州去,平超十八班。
君家父子真国器,弃逐那知上苑春。
岚障城中尤自乐,浦珍市里本来贫。
曾怜浊俗排阊阖,惭屈清江纵羽鳞。
我老相逢便相别,剧谈易象亦何因。
二唐今日操,真视二龚多。
不道荆州远,其如梁苑何。
魂收苍壁梦,泪断绿珠歌。
顾我非夫甚,嵩山空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