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班字三首(其一)

丈人在何许,箕外颍中间。

明映波心月,清馀雨面山。

短衣非旧宁,陋巷是今颜。

不解湟州去,平超十八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老人居住在何处,是在颖水之旁的簸箕山中。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水面,清新的雨后山色更显清新。
简朴的衣服不再是旧时模样,破旧的小巷也焕发出新的面貌。
我不明白为何要去湟州,那里的地位超越了十八级官班。

注释

丈人:指年长的人,这里可能特指某位尊者。
何许:何处,哪里。
箕外:簸箕山之外。
明映:照亮。
波心月:水中月亮。
清馀:剩下的,剩余的。
雨面山:雨后的山。
短衣:简朴的衣服。
非旧宁:不再是旧时。
陋巷:破旧的小巷。
是今颜:焕然一新。
不解:不明白,不解其意。
湟州:古代地名,今青海湟源一带。
去:前往。
平超:超越。
十八班:古代官阶的一种划分,这里可能表示地位等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再和班字三首·其一》。诗中,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画面:丈人(可能指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居住在颖水之滨,他的居所位于箕山之外,环境清幽。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湖面上,雨后的山峦显得更加清新。诗人感叹,即使穿着简朴的衣服,身处陋巷,这位丈人的精神风貌却如今天依然光彩照人。他不愿离开此地,似乎是因为这里的宁静与地位超越了世俗的十八级官阶。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再送先之

君家父子真国器,弃逐那知上苑春。

岚障城中尤自乐,浦珍市里本来贫。

曾怜浊俗排阊阖,惭屈清江纵羽鳞。

我老相逢便相别,剧谈易象亦何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因杨刑曹往荆南代书寄二唐高士

二唐今日操,真视二龚多。

不道荆州远,其如梁苑何。

魂收苍壁梦,泪断绿珠歌。

顾我非夫甚,嵩山空薜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因事

风雨连宵疾病增,幽忧到此果何胜。

弟兄分散两三处,图史寻求万一能。

鲁酒齐歌元不恶,吴酸楚酪乍须称。

东皇太一仁恩大,终使白头见中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因借书作呈圆机

似隐还如吏,山亭何所宜。

遥心回雁阵,倦意结蕉旗。

使檄征钱急,乡书问卜迟。

近郊有高士,慎莫道三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