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二)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翻译

郁孤台下面流着的清江的江水,其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注释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其二·书江西造口壁》。它以郁孤台和清江水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兴亡和人民苦难的深深忧虑。"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描绘了造口一带因战乱而百姓离散,泪水汇入江水的凄凉景象。"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词人遥望沦陷的都城长安,却被重重山峦阻隔,寓含着对故土的思念和收复失地的无尽感慨。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运用自然景物象征历史潮流,暗示尽管敌人的势力强大,但国家的正义之气和人民的爱国之情不会被遮挡,终将如江水东流,势不可挡。最后两句"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以个人的愁绪与鹧鸪的哀鸣交织,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山水意象寄托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个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四)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谒金门.和陈提干

山共水。美满一千馀里。不避晓行并早起。

此情都为你。不怕与人尤殢。只怕被人调戏。

因甚无个阿鹊地。没工夫说里。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

归去未。风雨送春行李。一枕离愁头澈尾。

如何消遣是。遥想归舟天际。绿鬓珑璁慵理。

好梦未成莺唤起。粉香犹有殢。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其二)

山吐月。画烛从教风灭。一曲瑶琴才听彻。

金蕉三两叶。骤雨微凉还热。似欠舞琼歌雪。

近日醉乡音问绝。有时清泪咽。

形式: 词牌: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