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四)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翻译

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接连而来。却在烟雨中徘徊,迟迟不能到达。
人们都说头上的白发是因为愁苦所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不禁要拍手嘲笑那些浑身白色的沙鸥,它们岂非浑身都充满了愁绪啊。

注释

高人:高雅的人。
联翩:接连不断的样子。
低回:徘徊不进的样子。
愁中白:白居易《白鹭》:“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其四》,以赏心亭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叶丞相的深深挂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前两句“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青山比作想要与贤者交谈的知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势连绵、仿佛马群奔腾的壮丽景象,寄寓着对叶丞相的敬仰和期待。

接下来,“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描绘了烟雨迷蒙中的等待,暗示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期盼落空,流露出淡淡的失望和无奈。后半部分,“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借用头发变白的自然现象,象征着岁月流逝和愁绪的积累,表达了人生的沧桑和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两句“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则以轻松的笔调反讽,表面上看似沙鸥无忧无虑,实则借沙鸥的形象表达词人内心的沉重,通过“拍手笑”这一动作,传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深化了全诗的愁苦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山水为载体,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谒金门.和陈提干

山共水。美满一千馀里。不避晓行并早起。

此情都为你。不怕与人尤殢。只怕被人调戏。

因甚无个阿鹊地。没工夫说里。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

归去未。风雨送春行李。一枕离愁头澈尾。

如何消遣是。遥想归舟天际。绿鬓珑璁慵理。

好梦未成莺唤起。粉香犹有殢。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其二)

山吐月。画烛从教风灭。一曲瑶琴才听彻。

金蕉三两叶。骤雨微凉还热。似欠舞琼歌雪。

近日醉乡音问绝。有时清泪咽。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其一)和廊之五月雪楼小集韵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灭。翻树啼鸦声未彻。

雨声惊落叶。宝蜡成行嫌热。玉腕藕花谁雪。

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形式: 词牌: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