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归去未。风雨送春行李。一枕离愁头澈尾。

如何消遣是。遥想归舟天际。绿鬓珑璁慵理。

好梦未成莺唤起。粉香犹有殢。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翻译

还未回去,风雨中送走了春天,行囊中装满离愁。
怎样才能打发这愁绪?想象着归舟在天边,懒得梳理那青丝秀发。
美梦被黄莺唤醒,残留的脂粉香气还让人沉醉。

注释

归去:回家。
行李:行装。
离愁:离别的忧愁。
头澈尾:从头到尾充满。
消遣:排解。
归舟:归来的船只。
绿鬓:青丝,指头发。
珑璁:形容秀发光泽。
慵理:懒得梳理。
好梦:美梦。
莺唤起:被黄莺叫声惊醒。
殢:沉迷,留恋。

鉴赏

这首词以“归去未”开篇,表达了词人对归乡的渴望和旅途中的风雨相随,暗示了内心的不安与离愁。"一枕离愁头澈尾"形象地描绘出词人满心愁绪难以排解的状态,如同枕头上的离愁从头到尾都压在心头。

接下来,“如何消遣是”直接抒发了词人对于如何度过这漫长旅途的困惑和无奈,流露出孤独与寂寥。词人想象着归舟渐行渐远,自己却还在天际之外,"遥想归舟天际"描绘出一幅遥远而渺茫的画面,加深了思乡之情。

"绿鬓珑璁慵理"写词人无心打理自己的容颜,反映出离别后的憔悴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好梦未成莺唤起"则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离愁,梦境被黄莺的鸣叫打断,寓意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更添伤感。

最后,“粉香犹有殢”以淡淡的香气残留,暗示着对往日温馨生活的眷恋,即使身在异乡,那份情感仍然萦绕心头,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谒金门》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旅途中的离愁别绪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谒金门(其二)

山吐月。画烛从教风灭。一曲瑶琴才听彻。

金蕉三两叶。骤雨微凉还热。似欠舞琼歌雪。

近日醉乡音问绝。有时清泪咽。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其一)和廊之五月雪楼小集韵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灭。翻树啼鸦声未彻。

雨声惊落叶。宝蜡成行嫌热。玉腕藕花谁雪。

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喜迁莺.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

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休说。搴木末。

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御街行(其一)山中问盛复之提干行期

山城甲子冥冥雨。门外青泥路。

杜鹃只是等闲啼,莫被他催归去。

垂杨不语,行人去后,也会风前絮。

情知梦里寻鹓鹭。玉殿追班处。

怕君不饮太愁生,不是苦留君住。

白头自笑,年年送客,自唤春江渡。

形式: 词牌: 御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