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亭

白下非今白下亭,府城西北旧曾城。

石山四面若环合,江水一条如带横。

庾亮凭高临贼骑,安都间道走齐兵。

地形峻极真如此,全胜当时却月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不再是今日的白下亭,它曾位于府城西北的古城边。
四周是石山环绕,如同天然的环抱,江水犹如一条带子横贯其中。
庾亮曾在此高处俯瞰敌人的骑兵,安都则抄小路躲避齐军的追兵。
这里的地势险峻无比,确实如同天然的要塞,远胜过当时的军事防御工事——却月营。

注释

白下:古代地名,今南京的别称。
亭:古代的一种小型建筑,供休息或瞭望。
府城:古代城市的行政中心。
旧曾城:指过去的城墙遗址。
石山:由岩石构成的山。
环合:环绕合拢。
江水:河流。
带横:形容江水像带子一样横贯。
庾亮:东晋名臣,此处代指守卫者。
贼骑:敌人骑兵。
安都:东晋将领。
齐兵:北齐的军队。
峻极:极其险峻。
却月营:古代的一种军事防御工事。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白下亭的景象,开篇即指出“白下非今白下亭”,表明时间的流转与场所的变迁。接着,“府城西北旧曾城”让读者想象到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位置在府城的西北方向,这里的“旧曾城”三字,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

“石山四面若环合,江水一条如带横。”这一对联运用了“环合”与“横”的形容词,形象地描绘出白下亭所处的地理环境:石山宛如巨掌环抱,江水犹如玉带轻盈,这种险峻的自然景观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庾亮凭高临贼骑,安都间道走齐兵。”诗人在这里提及了历史人物庾亮和军事行动,从中可以感受到战争与防御的紧张气氛。庾亮是东晋时期的名将,以智勇著称,他凭借高处俯瞰敌情,展现了其用兵如神的英明。此处“安都间道走齐兵”则描绘了一路行军布防的情景,透露出当时战争频发、军事重镇的重要性。

最后,“地形峻极真如此, 全胜当时却月营。”诗人以此强调白下亭的地势之险峻,如同当年全胜所建的月营一般,这里的“全胜”应指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他在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大败东吴,之后在此处设立了“月营”,以震慑敌人。诗人通过这一历史事件的提及,再次强调了白下亭作为军事要塞的地位及其战略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山水兼备、险峻奇秀的自然风光画卷,更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战役的点缀,展现了一个充满历史气息与战争硝烟的地方。

收录诗词(92)

马之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鹭亭

白鹭亭前白鹭飞,山如屏障水如围。

水中独立鸾窥镜,沙上群行雪满矶。

白日不来争碧树,有时同往送斜晖。

江山得此方成画,撩得游人不忆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白鹭亭和人韵

一见斯亭喜可知,风来拂拂更清微。

青山坐处天开画,白鹭飞时雪满矶。

何必搜奇效康乐,正应得句似玄晖。

最怜别浦潮生后,须有征帆万点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石头城

几年闻说石头城,初谓坚牢似削成。

只是一拳如卓望,初非四面有楼棚。

依山最好防车骑,举眼何防瞰贼营。

为问区区徒自守,何如席卷向宸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石麒麟

石虎石羊还石人,此间独有石麒麟。

定应侧近藏陵墓,仗此威灵护鬼神。

一石琢成高且大,两头相望俨如真。

参天宰木知何在,今与渔樵作四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