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观经颂.势至观第十一

次观势至菩萨身,量等观音无有异。

但于肉髻宝瓶中,盛众光明现佛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寘]韵

翻译

他观察势至菩萨的身体
发现其大小与观音并无差别

注释

势至菩萨: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代表智慧和慈悲。
观音:又名观世音菩萨,以救苦救难的形象广为人知。
肉髻:佛教中菩萨头顶上的隆起部分,象征智慧。
宝瓶:象征着智慧和慈悲的容器。
盛众光明:聚集众多的智慧之光。
佛事:佛教中的法事活动,指修行或展示佛法的行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遵式的《十六观经颂·势至观第十一》中的片段,主要描绘了势至菩萨的形象。诗中强调了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在形量上的相似,都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无尽的慈悲。特别提到了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所持的宝瓶,这个宝瓶象征着智慧和光明,瓶中盛满了无数的佛法之光,展现了佛事的庄严与神圣。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势至菩萨的敬仰和对佛法智慧的赞美。

收录诗词(69)

释遵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改祭修斋决疑颂.第九疑:凡修斋福,并读诵经典,当回向家宅何等神明,凡有几位耶?颂曰:

作福常回施,天龙善鬼神。

威光常覆护,使汝免灾迍。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改祭修斋决疑颂.第十疑:既不许祭祀,或家眷死亡堕在鬼趣,云何施其饮食耶?颂曰:

鬼道常饥渴,当生怜悯心。

能蠲口中食,佛赞福田深。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改祭修斋决疑颂.第五疑:祭祀之家,及彼师巫,得何罪报耶?颂曰:

杀他还自杀,影响逐形声。

鬼饱都无福,空招堕火坑。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改祭修斋决疑颂.第三疑:家眷死后祭祀,得食不得食耶?颂曰:

人死随前业,升沉六道殊。

如何纯祭祀,须道世人愚。

形式: 偈颂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