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寒食,依芦川体

好春百五,换得新槐火。

明日是清明,曾不见、山塘画舸。

冬郎避地,无伴倚南楼,寒具设。

冷淘供、佳节无聊过。开元旧典,香用黄绫裹。

何处哭冬青,还自念、梅湾茶磨。

牛医追养,读到柳州文,心恻恻。

泪盈盈,弹上梨花朵。

形式:

鉴赏

这首《蓦山溪·寒食》描绘了寒食节的凄凉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寒食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本应是祭扫祖先、缅怀先人的日子,但在诗中却充满了孤独与哀愁。

“好春百五,换得新槐火”,开篇以寒食节前的倒数日数“百五”(即一百零五天,指从冬至到寒食节的日期)引入,暗示着春天的美好即将被寒食的哀伤所取代。“新槐火”则暗喻寒食节禁火的传统习俗,预示着节日的肃穆气氛。

“明日是清明,曾不见、山塘画舸”,转而描述清明时节的景象,对比之下,寒食节的冷清与寂寥更加凸显。诗人似乎在感慨,即使临近的清明节也未能带来一丝生机与热闹,反而更添了几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冬郎避地,无伴倚南楼,寒具设。冷淘供、佳节无聊过”,这里借用了“冬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在寒食节期间的孤独与无助。他独自一人倚靠在南楼之上,面对着寒食节的习俗——寒具和冷淘,却感到无比的无聊与寂寞。

“开元旧典,香用黄绫裹”,提到了唐代的寒食节习俗,通过“黄绫裹香”这一细节,进一步强化了节日的庄重与传统色彩,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古代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怀念。

“何处哭冬青,还自念、梅湾茶磨”,诗人似乎在思考与回忆,寒食节的哀悼不仅仅是对已逝亲人的思念,更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梅湾茶磨的场景,或许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牛医追养,读到柳州文,心恻恻。泪盈盈,弹上梨花朵”,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阅读柳宗元的文章,引发了深深的共鸣与同情,心中充满了悲痛与哀思,泪水如珠,滴落在梨花之上,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寒食节独特的氛围与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既有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124)

章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草碧.本意

莽苍齐趁东风力。也与百花争,芳菲节。

无近无远,青青难辨,江南更江北。

好片少年场,忙裙屐。谁信谢梦荒荒,郊心恻恻。

我春竟非春,天涯客。

知否前路,何如王孙,又断春消息。

只当乱山看,伤心碧。

形式:

一丛花.木笔,依淮海体

问渠何事也书空。笺与碧翁翁。

掞天丽藻凭谁赏,好消息、还报东风。

尘濯绛和,香笼璧沼,权领管城封。

朝云花片寄无从。宝帚肖横纵。

初开第一留标格,忍重赋、照殿春红。

回首梦中,而今何似,愁杀老文通。

形式:

买陂塘.题渔洋山人戴笠图,时山人三十九岁。手芝草,倚古木而立,已有髭矣。禹鸿胪绘,多吾乡先生题记

自坡公、雨装图就,先生差肖标格。

华严法界明宗尚,诗律早参禅律。曹霸笔。

要老带庄襟,爱好教人识。苍茫独立。

试问讯何如,龙钟卅九,因甚见颜色。

商山路,真有灵根蟠结。拈来同此馨逸。

黄州当日皆年少,一笑鬑鬑非昔。人代隔。

尚旧事吴中,夸数渔洋迹。呼之欲出。

恍步袜青鞋,高秋万里,去看蜀天碧。

形式:

探春令.絮影,用小山体

眼前疑雪又疑烟。问谁窥真面。对镜人。

知道空花眩。尚偷照,娇身段。捉来偏听痴儿怨。

荡帘波同软。似汉宫、旧事珊珊在,望难把,离魂唤。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