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月亭

灯火动鱼矶,湖边过鸟稀。

孤蟾久未上,五马不成归。

长啸风生座,高吟露满衣。

闲情无日厌,岸帻对清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灯火照耀着鱼儿栖息的水边,湖边鸟儿已经很少飞过。
孤独的月亮迟迟没有升起,五匹马也未能一起归来。
在清风中长啸,声音回荡在座位四周,月光洒满衣裳。
闲适的心情永不厌倦,我随意地解开头巾,欣赏着清澈的月光。

注释

灯火:夜晚照明的灯火。
鱼矶:鱼儿栖息的地方。
孤蟾:孤独的月亮。
五马:可能指官员出行的仪仗队。
长啸:大声呼啸。
座:座位。
岸帻:解开头巾,表示随意或休闲。
清晖:清澈的月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诗人在"伫月亭"中,观察到湖边的情景:灯火闪烁,使得水中的鱼儿似乎也随之舞动;鸟儿稀少地飞过,营造出一种宁静氛围。"孤蟾久未上"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久久没有登临亭阁,心情有些寂寞;而"五马不成归"则暗示了诗人的心境与世俗隔绝,无法像一般人那样随波逐流。

接下来的两句"长啸风生座,高吟露满衣"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得其乐。"长啸"意味着悠长的呼唤,与"风生座"相结合,似乎是在描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而"高吟露满衣"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不受世俗羁绊的情怀。

最后两句"闲情无日厌,岸帻对清晖"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和无尽的向往。"闲情"指的是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感,而"无日厌"则说明了这种情感是持久且不会厌倦的;"岸帻对清晖"则描绘了一幅诗人独坐水边,享受着清晨或黄昏时分的宁静景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境描写和深远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高雅情操。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先春亭

园林近铃阁,旦夕被仁风。

自得芳菲早,岂将疏远同。

冰开半塘绿,雨借数枝红。

会待韶光遍,还应到野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光诗首句云饱食复闲眠又成二章(其一)饱食

钱少何须万,杯多不过三。

龟肠本易足,熊掌讵宜贪。

散步竹斋外,高吟柳径南。

此心无所用,脱粟亦深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光顷为诸生常受经于钱丈学赋于张丈今乃叨忝同为侍臣蒙钱丈置酒张丈赐诗不胜愧悚之深言志为谢

畴昔胜冠日,曾为绛帐生。

九言闻至教,一顾得虚声。

不意叨严近,于今接老成。

宁须诗酒赐,侍坐导知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光皇祐二年谒告归乡里至治平二年方得再来怆然感怀诗以纪事

十六载重归,顺涂歌式微。

青松弊庐在,白首故人稀。

外饰服章改,流光颜貌非。

巫咸旧山色,相见尚依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