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元旦饮毛石屋家观郡邑迎春盖明日立春也次东坡韵

昨夕今朝迹已陈,头颅种种岁华新。

土牛郭外才驱厉,綵燕筵前已得春。

对酒不应谈世事,赏心刚喜及良辰。

坐中潦倒谁应甚,老我颓然第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壬子年元旦与友人在毛石屋家中欢聚的情景,以及对新年到来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深刻体会,同时也流露出对新春佳节的喜悦之情。

首联“昨夕今朝迹已陈,头颅种种岁华新”以对比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相连结,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着新一年的开始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这里的“头颅种种岁华新”,不仅指外在的环境变化,也暗含了内心的更新与成长。

颔联“土牛郭外才驱厉,綵燕筵前已得春”则通过具体的节日景象,如郭外驱赶土牛以迎春、筵前彩燕象征春天的到来,生动地展现了春节的热闹氛围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节日的场景,也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美好愿望。

颈联“对酒不应谈世事,赏心刚喜及良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欢聚时,选择暂时放下尘世的烦恼,享受眼前的欢乐时光。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当下美好时刻的珍惜。

尾联“坐中潦倒谁应甚,老我颓然第一人”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面对时光的流逝,诗人或许感到了岁月的无情,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认为自己能够坦然接受老去的过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可能是聚会中最为沉醉于当下的人。这种自我反思和对生命态度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又增添了几分深沉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新年到来的喜悦、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当下的珍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袁鲁仲邀予登列岫楼予自胥台没数年不登矣

故人湖上有高楼,十载清樽续旧游。

飞翠窗中仍列岫,片帆天际见归舟。

依然绿树啼黄鸟,无赖青山笑白头。

不尽阿戎淹恋意,渚云江草两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是晚过行春桥玩月再赋

行春桥上月娟娟,杜若洲西宿画船。

万镜不波天在水,四山沉影夜如年。

已知世事皆身外,肯着閒愁到酒边。

宛转清歌出林表,晚烟依约正苍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虎丘观雨

海涌春岚湿翠鬟,生公台下雨漫漫。

风回阴壑奔泉黑,云锁苍池剑气寒。

净洗尘氛开绝境,不妨烟霭是奇观。

诗人自得空濛趣,悟石轩前独倚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族弟彦端还衡山

彦字诸孙端甫良,秋风访族自衡阳。

百年文物家声在,累叶松楸世泽长。

君视前人应不忝,我于同姓自难忘。

不堪相见还相别,楚水吴山意渺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