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鼎湖山

晓日犹未上,笋舆行渐光。

山从百丈岭,路绕九回肠。

出谷鸟争道,入溪云触裳。

才闻钟磬动,吾已觉花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登山时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禅意之深。

首句“晓日犹未上”,以“犹未”二字巧妙地勾勒出黎明前的宁静与期待,暗示着一天新的开始即将来临。接着,“笋舆行渐光”一句,通过“笋舆”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间小径在晨光中逐渐明亮起来的情景,仿佛是大自然的光线缓缓铺展,为登山者开启了一段旅程。

“山从百丈岭,路绕九回肠”两句,运用夸张与比喻的手法,将巍峨的山岭与曲折的山路形象地展现出来,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也体现了行进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出谷鸟争道,入溪云触裳”则进一步展现了登山途中所见的生动景象。山谷间的鸟儿似乎在空中竞相飞翔,溪边的云朵轻触衣裳,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与活力,让人感受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最后,“才闻钟磬动,吾已觉花香”两句,以听觉与嗅觉的双重体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愉悦。钟磬之声,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超脱;而“花香”则代表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好,两者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心旷神怡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世界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机,更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545)

何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鼎湖客夜呈湛慈和尚

不梦亦不觉,山空月复清。

谁能此山上,垂手月中行。

万虑已皆寂,一心安所生。

何期方丈外,容听夜钟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愿来上人还谷旸祝其本师生日即□赴范总戎之约

去去三春道,莺花绕衲衣。

谷旸揩背罢,琼岛论心微。

当道谁相识,知音如此稀。

空嗟无雁处,书札不常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离大师入石洞

罗浮高万丈,缥缈在东方。

云雪藏精舍,天人待法王。

饥餐林下菌,闲梦瀑边床。

别去何消息,梅花闻处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离大师入天湖

云水何无定,行时即住机。

千山当雪霁,一丈到柴扉。

落叶不闻响,凄风难入衣。

深知高坐处,松竹亦光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