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南恩入京

曩赋登楼望故乡,边淮十丈战尘黄。

已闻淝水返朱序,亦说汉庭怜孝章。

千载青编如属国,一麾白发出炎荒。

山林朝市终殊路,只待除书慰别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从前我曾登上高楼眺望故乡,边境淮河附近弥漫着十丈黄沙的战尘。
已经听说淝水之战中朱序返回,也听说朝廷对孝章这样的忠臣心怀怜惜。
千年的典籍如同属国的使者,我一身白发来到这炎热荒凉之地。
无论是身处山林还是市井,终究是不同的道路,只等待着任命文书来抚慰离别的愁肠。

注释

曩:从前。
赋:赋诗、抒发。
登楼:登上高楼。
边淮:边境的淮河。
战尘黄:战乱中的灰尘。
淝水:古代战役名,淝水之战。
返朱序:朱序回归,淝水之战后归顺东晋。
怜孝章:怜悯像孝章那样的忠臣。
孝章:指东汉时期的孝章皇帝刘炟。
青编:古代书籍多用竹简,青编指古籍。
属国:古代对外国使者的称呼,这里比喻典籍。
麾:旗帜或官职的标志。
炎荒:炎热荒凉的地方。
山林:隐居之处。
朝市:都市,指仕途。
殊路:不同的道路,比喻人生选择。
除书:任命文书。
别肠:离别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善珍所作的《送林南恩入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林南恩进京任职的送别之情,同时也寓含了对时局和友人未来的感慨。首句“曩赋登楼望故乡”回忆起过去登楼眺望故乡的情景,暗含离愁;“边淮十丈战尘黄”描绘出边关战事的紧张与烽火连天,暗示了时局动荡不安。

“已闻淝水返朱序,亦说汉庭怜孝章”引用历史典故,淝水之战中晋军获胜,朱序功不可没,而孝章则是指汉代的贤臣,这里借以表达对林南恩才华的期待和朝廷对其的期望。“千载青编如属国,一麾白发出炎荒”则寄寓了对友人仕途漫长且充满挑战的忧虑,以及自己年华老去的感叹。

最后两句“山林朝市终殊路,只待除书慰别肠”揭示了诗人希望林南恩能在官场有所作为,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盼,期待他的佳音能慰藉自己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鼓励,又有对世事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才的关怀。

收录诗词(160)

释善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赵礼部将漕广东

玉节畀名流,澄清十四州。

元公著书处,葛老鍊丹洲。

星应郎官舍,霜侵使者裘。

东南箕敛极,宽得一分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赵礼部提举江西

玉节来临昔治州,仪曹爽气更横秋。

未誇判笔摇山岳,且喜仙槎近斗牛。

童拾棠阴前竹马,纱笼寺壁旧银钩。

南塘遗稿公新卷,他日人传作话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黄凝云归常州

一住京华能几日,故山欲去值春寒。

石坛经雨草生遍,庭果落阶鸟啄残。

云表鹤声朝返佩,林间虹气夜开丹。

仙家缩地寻常事,试与思归倦客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蔡秀才之漳浦

夜冷萤窗书倦看,解鞍南去路漫漫。

霜乾处士梅花圃,日照先生苜蓿盘。

乞米剩堪供鹤料,钓鳌重怕坏鱼竿。

何当著意抛妻子,共入深山学养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