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运判生日

有歌不必歌吴趋,有舞不用陈巴渝。

试听天下紫云曲,著意自与人间殊。

益州刺史梁大夫,高冠长佩鸣清都。

秋原方集迎车雉,春风欲送升平乌。

却思忠献海棠处,少日曾此扶亲舆。

问天乞英簜,叶气为先驱。

有酒皆郎清,有书皆父腴。

人逢善旦称吉祝,六引三调何虚邪。

勿言商声苦太劲,为国纲纪正要渠。

厥今事势将何如,邻家盗起翁无襦。

乘风纵燎未渠已,我薪未徙屋未涂。

天之生贤端有意,平治况是公规摹。

尽将吉德为寿本,扶桑自昔无荣枯。

形式: 古风

翻译

无需再唱吴地的曲子,也不必跳巴渝的舞蹈。
倾听天下紫云曲,它有意与人间不同。
益州刺史梁大夫,头戴高冠身佩长佩,在清都城中声名显赫。
秋天原野上聚集迎接官车的雉鸟,春风预示着升平的到来。
回忆在忠献海棠之地,年轻时曾推着父亲的车。
向上天祈求英才,以叶的气息为引导。
美酒皆出自郎官的清廉,书籍皆饱含父亲的智慧。
人们在良辰美景中祝福吉祥,音乐旋律丰富多样。
别提商音过于激昂,国家的纲纪正需要这样的严谨。
如今的世事会如何发展?邻家被盗,老翁甚至没有衣裳。
大火借风势还未止息,我的房屋还未修缮。
上天造就贤才自有深意,公正治理正是您的追求。
把所有的美德作为长寿的基础,扶桑古树自古以来就没有衰败过。

注释

吴趋:吴地的曲子。
陈巴渝:巴渝地区的舞蹈。
紫云曲:象征吉祥的乐曲。
高冠长佩:形容官员的威仪。
升平乌:象征和平的乌鸦。
忠献海棠:可能指某人的居所或事迹。
英簜:杰出的人才。
郎清:郎官的清廉。
父腴:父亲的智慧丰富。
六引三调:音乐的丰富变化。
商声:古代五音之一,象征严肃。
渠:他,指代国家纲纪。
厥今:现在,当前。
翁无襦:老翁无衣,形容贫困。
扶桑:神话中的大树,象征长寿。
荣枯:兴盛和衰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梁运判生日所作,表达了对梁大夫的赞美和对时局的忧虑。首句“有歌不必歌吴趋,有舞不用陈巴渝”暗示梁运判才华出众,无需世俗礼节即可彰显其风采。接着,“紫云曲”象征高贵,梁大夫在清都之地高冠长佩,显现出其地位和威仪。

诗中提到秋天迎接梁刺史的盛况,春风预示着升平景象,但诗人又回忆起年轻时陪伴梁运判照顾亲人的往事,体现了他的孝顺和深情。接着,诗人以“问天乞英簜”表达对梁运判的期望,希望他能如同英武的将领,引领国家走向繁荣。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的担忧,如“邻家盗起翁无襦”,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诗人感叹自己还未完成应有的贡献,寓言“我薪未徙屋未涂”,暗示时局艰难,需要更多像梁运判这样的贤才来整治。

最后,诗人坚信天意使梁运判成为贤良之人,他的美德将成为国家福祉的基础,而“扶桑自昔无荣枯”则寓意梁运判的德行将长久不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梁运判的才华、品性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期待。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续和李参政湖上杂咏(其七)

人心不可欺,好好而恶恶。

利欲怵迫之,本心月以落。

所以古之人,忧在晋其角。

形式: 古风

续和李参政湖上杂咏(其二)

气力与运颓,十步九蹉跌。

闻有用我者,掩耳忽不悦。

吾非嵇康徒,道远未能涉。

形式: 古风

续和李参政湖上杂咏(其五)

严君闲有家,富之以其道。

几年困外禦,囊空甑复倒。

家人良自勉,岁晏愿相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续和李参政湖上杂咏(其四)

古之求仁者,信道不蕲获。

颜生何所乐,宁蹈饥寒厄。

能知四勿功,六根本非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