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其二)

穴纸江风吹面斜,槿篱门内尚中华。

苍凉伍员芦中客,浩荡张骞海上槎。

弦急撞胸悬杵臼,火炎冲耳簇箫笳。

刀尖剑吷懵腾度,瞪目犹飞满眼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江村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联“穴纸江风吹面斜,槿篱门内尚中华”,以“穴纸”形容江风之猛烈,吹得人脸颊生疼;“槿篱门内”则点出江村的朴素与宁静,虽处偏远,却依然保持着中华文化的传统风貌。这两句对比鲜明,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威力,也突出了文化的坚韧。

颔联“苍凉伍员芦中客,浩荡张骞海上槎”,借用了伍子胥和张骞的故事,分别代表了忠诚与开拓的精神。伍子胥在芦苇丛中流亡,象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张骞出使西域,象征着勇敢探索未知的勇气。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颈联“弦急撞胸悬杵臼,火炎冲耳簇箫笳”,运用了音乐和战争的意象。弦急撞胸,暗示内心的激荡;杵臼悬挂,可能象征着某种仪式或准备;火炎冲耳,比喻外界的喧嚣或战火;箫笳簇拥,可能是对和平与和谐的向往。这一联通过声音的描述,展现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尾联“刀尖剑吷懵腾度,瞪目犹飞满眼花”,以刀剑的尖锐声和瞪目所见的幻象,描绘了一种紧张与混乱的氛围,同时也可能寓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瞪目犹飞满眼花,既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人物、音乐战争等多重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描绘了中秋之夜江村的景色,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后秋兴八首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其三)

牛背寒鸦卸夕晖,夜乌啼罢暗蛩微。

酒醒乍讶孤灯爆,梦断犹惊折翼飞。

贝阙珠宫何处是?渔庄蟹舍与心违。

祗应老似张丞相,扪摸残骸笑瓠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后秋兴八首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其四)

身世浑如未了棋,桑榆策足莫伤悲。

孤灯削柹丸书夜,间道吹箫乞食时。

雨暗芦中双桨急,月明江上片帆迟。

荒鸡唤得谁人舞?只为衰翁搅梦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后秋兴八首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其五)

石龟怀海感昆山,二老因依板荡间。

最好竹枝歌一曲,共怜荷叶限双关。

三年章武纡残泪,半字开元慰别颜。

携手行宫应有日,看君重点日华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后秋兴八首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其六)

银轮祗在屋西头,一掌偏能障好秋。

剪纸不消人世暗,拨灰难扫月宫愁。

黑云有垒迷乌鹊,金水无波洗白鸥。

最是三分明月夜,二分应不属扬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