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夜述梦

伯兄维扬来,面目生尘土。

陡说父病危,要我省吾父。

情景复疑猜,游移不自主。

俯顾有家人,家人愁万缕。

忽道吾父来,隔窗若有睹。

父来自何方,悲欢欲蹈舞。

壶酒设庭前,举杯话情绪。

同侪五六人,依然亲侍坐。

一酌情畅怡,再酌神吞吐。

三酌环视儿,凄然有所语。

语曰儿善谋,我谋亦安抚。

为看儿曹来,儿曹其善处。

闻之恻然悲,长跪期团聚。

未言鸡唱声,一枕泪如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兄弟梦见自己父亲病危,急切返回家中探望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场景转换,展现了亲人之间的深情与牵挂。

首句“伯兄维扬来,面目生尘土”,开篇即点出兄长从远方归来,面容疲惫,暗示了旅途劳顿。接着,“陡说父病危,要我省吾父”一句,直接揭示了兄长归家的原因——父亲病重,需要他回去照顾。这一转折,将读者带入紧张而充满情感的氛围中。

“情景复疑猜,游移不自主”,描述了兄长在得知消息后内心的复杂情绪,既疑惑又不安,行动也显得犹豫不决。这一细节真实地刻画了人在面对至亲离别时的矛盾心理。

“俯顾有家人,家人愁万缕”,通过家人愁容满面的描写,侧面反映了家庭成员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增加了故事的感染力。

“忽道吾父来,隔窗若有睹”,当兄长意识到父亲真的回来了,内心充满了惊喜与激动,仿佛隔着窗户就能感受到父亲的存在。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体现了亲情的深厚与不可替代。

“父来自何方,悲欢欲蹈舞”,父亲的突然出现,让兄长感到既悲又喜,难以自抑,想要以舞蹈表达心中的复杂情感。这一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亲人重逢时的复杂心情。

“壶酒设庭前,举杯话情绪”,在庭院中设宴,兄长与几位朋友举杯共饮,借酒抒发内心的情感。这一细节不仅增进了人物间的交流,也为故事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和谐。

“同侪五六人,依然亲侍坐”,即使在这样的紧急时刻,兄长仍不忘邀请几位朋友前来陪伴,体现了他的善良与周到,同时也加深了人物关系的描绘。

“一酌情畅怡,再酌神吞吐”,通过饮酒的细节,进一步展示了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

“三酌环视儿,凄然有所语”,在第三轮饮酒后,兄长环视四周,向孩子们传达了某种深沉的话语,可能是在教育他们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或是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指导。

“语曰儿善谋,我谋亦安抚”,兄长的话语中既有对子女的期望,也有对自己计划的安慰,体现了作为父亲的责任感与智慧。

“为看儿曹来,儿曹其善处”,这句话表达了兄长希望孩子们能够相互照顾,共同面对未来的决心与期待。

最后,“闻之恻然悲,长跪期团聚”,听到这一切,读者或读者心中的“我”感到深深的悲伤,但同时又充满了对团聚的渴望。这一结尾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亲情、责任与团聚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场景转换,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亲情与责任感的故事,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共鸣与感动。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馆杭城凤凰山麓,每夜潮声澈耳,因颜曰梦潮

西湖之水清且平,西湖之山瘦且灵。

凤凰山麓背其执,日绕滔滔滚滚之潮声。

潮声起自海门东,龛赭憋亹齐争迎。

龙吟鼍吼势浩荡,铁马强弩气奔腾。

道我江塘筑茅舍,夜夜鸣潮倾耳听。

风声雨声满堂室,鏦鏦铮铮集甲兵。

恍若风樯曲盘快泛宅,不须宫阙楼台住水晶。

又若波流直灌一方枕,不须洗耳傲其清。

天籁自存天地间,呼吸万物走雷霆。

何必筝琶扰俗调,纤细学作秋虫鸣。

嗟哉祖逖闻鸡且起舞,成连到海自移情。

我既不得乘风长破浪,三千里外击鲲鹏。

何能年年悠忽常寂寞,使如深宵寒幄之短檠。

祗恐冥顽时睡足,赖有潮声惊梦醒。

呜呼,赖有潮声惊梦醒。

形式: 古风

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一)

旅窗镇日坐,尝若长夏热。

忽闻云林游,使我心夷悦。

晨泛明圣湖,几辈同心结。

湖水镜平揩,湖光烟明灭。

荷芰十里香,鸳鸯时出没。

遥指韬光阿,晓云尽铺白。

随意系渔舟,著我谢公屐。

形式: 古风

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二)

塔势忽涌出,迎我我心喜。

绿树翠幄张,清涧双流驶。

涓涓漱玉鸣,飞泉百道起。

庭畔独徘徊,吊古情难已。

忠孝自热肠,韩岳今不死。

水兮抑何冷,虽冷要仅此。

彼哉流俗人,趋炎附势耳。

且不识清浊,遑知冷暖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三)

洞天更奇阔,仙乎飞来峰。

峥磷低打头,崔巍峭摩空。

树荫千障黑,僧咒一灯红。

线天通幻界,玉乳滴玲珑。

非秋垂白露,当暑生凉风。

何必摩崖篆,斑剥蚀苔封。

何必佞释老,镂石害天工。

我游亦飞来,雪泥著爪鸿。

枕石不须归,梦入华虚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