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孝诗

人谓坟可迁,我无买山钱。水不可虞,涧道可易。

我有只手,不可转石。石可转,知何时。

我弗是图,安用我为。我自钳,矢山鬼。

我图不能有如水。生无期,死有子。

钳不释生终释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志孝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表达了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和对后世子孙的殷切期望。邵宝通过诗中的形象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他对孝行的重视以及对家族传承的思考。

诗中开篇即以“人谓坟可迁,我无买山钱”起笔,点明了墓地迁移的困难与个人财力的限制,引出对孝道实践的反思。接着,“水不可虞,涧道可易。我有只手,不可转石。”通过自然界的对比,强调了人力的局限性,暗示了孝行的不易。随后,“石可转,知何时。我弗是图,安用我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达了即使有心转石(象征改变困难),也难以预料何时能实现,从而质疑了徒有孝心而无实际行动的意义。

“我自钳,矢山鬼。”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决心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孝心,如同铁钳紧锁,矢志不移,誓要守护家族的荣誉与传统。“我图不能有如水。”则将孝行比作流水,强调其持续性和永恒性,希望孝道能够像水一样,滋养后世,永不干涸。

最后,“生无期,死有子。钳不释生终释死。”总结了生命有限,但孝行可以超越生死,成为连接两代乃至多代的纽带。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孝道传承的坚定信念,即无论生前还是死后,孝行都是维系家族精神和道德价值的重要力量。

整体而言,《志孝诗》不仅是一首对孝道的颂歌,更是一份对家族责任和后代教育的深思,体现了邵宝作为一位学者兼官员在社会伦理方面的深刻洞察和强烈责任感。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有客赠传神张泽民

有客来从东海湄,笔弄丹青自得师。

囊中二像示我亦草草,我于斯人如见之。

溪翁本丰颔,匏翁故多髭。

有神乃在髭颔外,予尝得之朝省委蛇时,客之此艺何太奇。

客言我先祖,曾荷文皇知。

百年貌得几名士,至今海内声犹驰,不才方愧裘与箕。

今予为亲归,早卧江南野。

有形未能图,有影何须写。

君今传我神,谁谓非我者。

君归海上超世尘,应将此纸持示人。

寻常倘有知我者,谓我今吾真未真。

形式: 古风

寄题黄鹤楼

片云不向琴台泊,鹗渚飞来共黄鹤。

黄鹤千年尚未归,惟见高楼倚寥廓。

有矶巀嵲非人凿,矶上临观何绎络。

长史杯缘庾老停,谪仙笔为崔郎阁。

内方迤逦大别峰,远树中开夏后宫。

朝宗江汉直趋海,天津地脉应流通。

登高能赋亦馀事,天子有使将观风。

西涯老作动千古,白首载歌还沈翁。

都台驻节吾乡彦,五十功名犹未半。

不转常持匪石心,无涯每出如流翰。

匡庐云隐具区涛,我放扁舟君不见。

清秋贻我洞庭歌,手墨新题溢缄面。

君诗原是杜中人,吏在汉廷称老练。

冯君莫向栋边悬,恐露精光射星汉。

形式: 古风

七曲湾足旧句

七曲湾,七曲湾,邵家亭子面西山。

亭荒久矣山长在,一百馀年俯仰间。

吾亭今复此,不见鹤飞还。

见山如见古人颜,青青千万古,来往白云閒。

策杖临流水,重歌七曲湾。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思萱为吴太学辂作

伊昔母在萱正华,儿呼母应春满家。

而今见花不见母,家道犹春儿独苦。

苦心对花花亦愁,恸哭披图春复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