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不止郑丈作诗次韵

海门山外天池雨,来趁沱江打鼍鼓。

望夫台上湿愁红,玉斧坛边没沙渚。

貂裘公子思寒侣,佩玉鸣鸾不成舞。

殷勤举爵祝云师,壮士端须气相许。

果然晴日照鱼梁,鸿雁高飞肃霜羽。

西清丈人诗眼高,师友渊云仆徐庾。

兴来弄笔起春风,暖日桃花静初吐。

且题红药寄长沙,不用短衣从猛虎。

形式: 古风

翻译

海门山外的天池下着雨,雨点赶来敲打着沱江的鼍鼓。
望夫台上的红花被雨水打湿,显得更加愁苦,玉斧坛边的沙洲也被淹没。
穿着貂裘的贵公子思念着寒冷时节的伴侣,佩玉的鸾鸟也无法再欢快地舞蹈。
他热情地举起酒杯向云师祈福,勇士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果然,雨过天晴,阳光照在鱼梁上,大雁展翅高飞,羽毛如霜般洁净。
西清丈人的诗才极高,他的师友情深如渊,我如同徐庾这样的后辈。
兴起时挥毫泼墨,犹如春风拂面,温暖的阳光下,桃花静静绽放。
暂且以红药为题,寄给长沙的朋友,我不必像勇士那样穿着短衣去面对猛虎。

注释

鼍鼓:古代的一种皮鼓,用鼍(大鳖)的皮制成。
愁红:形容被雨水打湿的花朵颜色显得更忧郁。
玉斧:神话中月宫里的工具,这里可能象征珍贵或神秘。
寒侣:寒冷季节的同伴,可能指远方的朋友。
云师:对自然神灵或仙人的尊称。
西清丈人:可能是诗人的尊称或对前辈诗人的敬称。
徐庾:徐陵、庾信,均为南朝著名文人。
红药:一种植物,此处代指诗人的诗作。
猛虎: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或挑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连绵细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开篇便以“海门山外天池雨”、“来趁沱江打鼍鼓”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渲染出一种萧瑟而又略带力量感的场景。

接着,“望夫台上湿愁红,玉斧坛边没沙渚”这两句诗则通过对色彩和物象的描绘,展现了雨后的湿润与静谧。这里的“望夫台”可能是指古代某处名胜,而“玉斧坛边”则是一种典故的引用,用以烘托出一份清冷。

诗人在“貂裘公子思寒侣,佩玉鸣鸾不成舞”的两句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传达了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情绪。这里的“貂裘公子”可能是指诗人自己,而“佩玉鸣鸾不成舞”则暗示了诗人的才华未能得到施展。

在“殷勤举爵祝云师,壮士端须气相许”的两句里,诗人以一种敬重的态度向自然致意,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英雄豪迈的情怀。

紧接着,“果然晴日照鱼梁,鸿雁高飞肃霜羽”这两句,通过对天气转晴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变化莫测的天气和自然界的观察与感受。

以下几句“西清丈人诗眼高,师友渊云仆徐庾。兴来弄笔起春风,暖日桃花静初吐。”则是对诗人的朋友或前辈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和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最后,“且题红药寄长沙,不用短衣从猛虎”这两句,通过对行动的描写,传递了一种勇敢不屈的精神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交织。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诗赠沈约之

苏端薛复同黄土,海内文章谁接武。

即今七字续长言,沈子挥豪照今古。

朝为百赋更贾勇,暮作千诗犹奋怒。

补天綵笔不费工,捲地奔风随插羽。

穷途得所喜入眼,口诵新篇身起舞。

已知奔逸逐骅骝,况复逡巡蹈规矩。

荐书指日登姓名,艺圃方期富仓庾。

阎公色动瞻斗牛,处士当筵赋鹦鹉。

跨海鲸鱼要力求,翡翠兰苕不须数。

不嫌投迹老龟溪,看子声名满寰宇。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外屏不固婢有思逸者小儿作高栅限之

一从为客今五年,囊中羞涩无一钱。

虽逢恶客如栎社,匠石不顾斤斧全。

自矜尚可诧妻子,不用戒谨长安眠。

性慵外户纵不闭,窃类陈平佐刺船。

昨者小儿治藩落,坚不可拔高踰肩。

心疑过意使辍作,瓦棺自免一坏穿。

答云灶下不安室,慵倦未终频计日。

饥鹰在臂常掣韝,病鹤伤心怀旧匹。

有自而然尔莫惭,无以聚人吾自黜。

又思厨清固无馀,以我养尔何怨疾。

忍饥只合且困眠,何为目眺思悠然。

尔今肠空尚图逸,藉饱安得同周旋。

人生有命甘淡泊,安贫听我歌薰弦。

古来饥渴第可忍,醉饱以德方称贤。

形式: 古风

寄廉仲载

吾州阿载志尚古,瓦豆铏羹列尊俎。

存心淡泊自有馀,过眼浮华俱不与。

但知古人力可到,不管今人弃如土。

白头老子举叹嗟,黄口小儿方靳侮。

淮田平衍真乐所,地远溪山老清苦。

天教置子一壑中,句曲海东疏药圃。

道中小吏三四家,邑前傍海饶桑麻。

初疑一饭不可饱,那知岁久今为家。

别君十年劳肺腑,遣问寒温访儿女。

一书还我报何如,志老益坚无软语。

喜君书语谈古人,身虽隔远心相亲。

扁舟何日载樽酒,共泛清江千尺纶。

形式: 古风

石涧

帝令银汉推馀泽,不与人间较刀尺。

剪绡为练课天孙,溅溜成文照东壁。

我疑蒲城鬼神入,脚踏飞车翻霹雳。

怒当十倍缚王离,瓦震三军开许历。

仙翁题诗诗有史,画史纷纷俱屈膝。

至今盛事随山中,往往摩挲到金石。

归来满口说江湖,不学平生论感激。

乃知卷舒在虚怀,谁道今人不如昔。

有时坐我天姥下,但觉清风生羽翼。

长令净洗五兵闲,回看万事皆尘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