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荅命同作

邻境诸侯同舍郎,芷江兰浦恨无梁。

秋风门外旌旗动,晓露庭中橘柚香。

玉簟微凉宜白昼,金笳入暮应清商。

骚人昨夜闻鶗鴂,不叹流年惜众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邻近诸侯的官员们一同居住,芷江兰浦之地遗憾缺少桥梁。
秋风吹动门外的旌旗飘扬,清晨庭院中弥漫着橘柚的香气。
白天,清凉的玉簟让人舒适,傍晚,金笳声响起,应和着秋天的乐调。
昨晚的诗人听到杜鹃鸟鸣叫,不再感叹时光流逝,珍惜各种花卉。

注释

邻境:附近的。
诸侯:古代分封的君主。
同舍郎:一同居住的官员。
芷江兰浦:地名,可能象征美好的地方。
恨无梁:遗憾没有桥梁。
秋风:秋季的风。
门外:庭院外面。
旌旗:旗帜。
晓露:清晨的露水。
橘柚香:橘子和柚子的香气。
玉簟:玉制的竹席。
微凉:稍微有些凉意。
白昼:白天。
金笳:金色的胡笳。
清商:秋天的乐曲。
骚人:文人或诗人。
闻鶗鴂:听到杜鹃鸟的叫声。
流年:时光。
众芳:各种花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秋的景象和情感,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邻境诸侯同舍郎"一句表明了一种相聚的氛围,其中"诸侯"指的是在官场上地位相当的人士,而"同舍郎"则强调了诗人与这些人的亲密关系,共同居住于一个地方。

"芷江兰浦恨无梁"中,"芷江"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而"兰浦"则充满了诗意,表达了一种美好而又稍纵的景色。"恨无梁"则是在描绘一种对过渡工具的渴望,这里或许暗喻着诗人对于无法跨越世俗障碍的遗憾。

接下来的两句"秋风门外旌旗动,晓露庭中橘柚香"则是对早秋景色的描绘。其中秋风轻拂,带来了旗帜的摇曳,而清晨的露水又让庭院中的柑橘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玉簟微凉宜白昼"一句中,"玉簟"可能指一种精致的器物,这里的"微凉"则是在描绘早秋季节特有的温度感受,而"宜白昼"则表明了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在白天享受。

"金笳入暮应清商"中,"金笳"可能是某种乐器的材料或装饰,而"入暮"则是在描绘日落时分,"应清商"则暗示了一种对音乐的期待,或许是诗人希望在黄昏时刻聆听到清脆悦耳的声音。

最后两句"骚人昨夜闻鶗鴂,不叹流年惜众芳"中,"骚人"指的是古代文学家屈原,而"昨夜闻鶗鴂"则是在描绘诗人在深夜听到了某种鸟鸣声,这里的"鶗鴂"可能是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鸟类。"不叹流年惜众芳"则是对时间易逝与美好事物难以长久保持的一种感慨。

总体来看,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友情、自然和艺术的深切感情,以及对岁月匆匆和美好的不舍。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

鸾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

幽院妆成花下弄,高楼月好夜深吹。

忽惊暮雨飘零尽,唯有朝云梦想期。

闻道今年寒食日,东山旧路独行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蒙恩转仪曹郎依前充集贤学士举韩潮州自代因寄七言

翔鸾阙下谢恩初,通籍由来在石渠。

暂入南宫判祥瑞,还归内殿阅图书。

故人犹在三江外,同病凡经二纪馀。

今日荐君嗟久滞,不惟文体似相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詶马大夫以愚献通草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而寄别之作

泥沙难振拔,谁复问穷通。

莫讶提壶赠,家传枕曲风。

成谣独酌后,深意片言中。

不进终无已,应须荀令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