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扶风主人答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傍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战场上杀气沉滞不动,寒风吹过,太阳的光彩也显得凄冷。
尘土从四面扬起,远行的游子更加无法欢乐。
我仍旧夜宿在扶风,买酒来暂且自我宽慰。
心中纷乱无法理清,谁又能弹响这表示怀才不遇的长剑呢?
主人靠近我劝酒,面对我还感慨叹息。
随即流下几行泪水,接着唱起了行路艰难的歌。
十五岁起就在边疆服役,三次征讨楼兰。
连续多年不脱战甲,多日没有正常饭食。
将军向匈奴投降,国家使者消失在桑乾河。
出发时有三十万人,最后只有我独自回到长安。
若不相信战场的艰苦,请看我身上的刀伤箭痕。
同乡亲人都已凋零,坟墓也被破坏。
抬头攀着青松枝条,痛哭至极,伤心欲绝。
禽兽也为之悲伤不愿离去,路旁的人谁忍心观看这样的场景。
有幸遇到太平盛世,天下安定,风波平息。
老马渴望回到马厩休息,却只能无力地长鸣。
年轻人遇到好时代,为何还要发起悲凉的感叹?
皇帝刚刚完成封禅大典,贤良之士正展翅高飞。
边境都是这样的情况,世事的盛衰也应观察。

注释

杀气:战场上的肃杀之气。
凝不流:停滞不动。
风悲:凄凉的风。
日彩寒:阳光也显得寒冷。
浮埃:飘浮的尘土。
游子:远离家乡的人。
弥不欢:更加不快乐。
依然:依旧。
宿扶风:在扶风住宿。
沽酒:买酒。
聊自宽:姑且自我安慰。
寸心:内心。
未理:无法整理,指心情纷乱。
长铗:长剑,古代表示怀才不遇的象征。
主人:指宴请的人。
就我饮:靠近我劝酒。
慨叹:感慨叹息。
泣:哭泣。
行路难:比喻人生的艰难。
役边地:在边疆服兵役。
讨楼兰:征讨敌人,这里以楼兰代指。
不解甲:不脱下战甲,指持续作战。
无所餐:没有正常的食物供应。
将军降:将领投降。
国使没:国家使者失踪或死亡。
桑乾:河流名,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独自还:只有自己回来。
沙场:战场。
瘢:伤痕。
乡亲:同乡亲人。
零落:凋零,死亡或离散。
冢墓:坟墓。
摧残:被破坏。
仰攀:抬头攀爬。
青松枝:青松的枝条。
恸绝:极度悲痛以致昏厥。
伤心肝:形容极度悲伤。
禽兽悲:连禽兽也为之悲伤。
路傍:路旁。
忍看:忍心观看。
休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代:时代。
寰宇:天下。
静波澜:平静无波澜,比喻社会稳定。
老马:比喻年老之人。
伏枥:回到马槽,比喻退休或归隐。
长鸣:长时间的嘶鸣。
力已殚:力量已经耗尽,比喻精力衰竭。
少年:年轻人。
运会:时代的机遇。
悲端:悲凉的开端。
天子:皇帝。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象征国家昌盛。
贤良:德才兼备的人。
刷羽翰:振作精神,准备飞翔,比喻施展才华。
三边:泛指边境地区。
悉如此:都像这样。
否泰:世事的盛衰、好坏。
须观:需要观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历战阵的老兵回忆往昔征战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战争残酷、个人遭遇和家国变迁的深切感慨。诗中充满了悲凉与无奈,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平静安宁时代的渴望。

首句“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冷清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的情感表达。随后“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

诗人通过“我”字表达个人经历,如“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透露出战士在外的凄凉生活和对内心痛苦的暂时逃避。接着,“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则是对精神创伤的隐喻,表达了无法愈合的心灵伤口。

主人与“我”的对饮,主人慨叹之情,以及随后的泪水和歌声,都在强调战士内心的苦楚和无奈。诗中“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兰”等句,更是直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的无力感。

而到了“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一段,战士对往日征伐的回忆里充满了自豪与悲凉,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出战争给个人带来的复杂影响。随后,“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则是对战争残酷性质和个人的孤立无援的强烈控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一句,用极其沉痛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留下的伤痕与心理创伤。接下来的“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则展现了战争对社会、家庭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诗中后半段通过“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等句,表达了战士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极度痛苦。接下来的“禽兽悲不去,路傍谁忍看”则是对自然界与人类共同遭受战争之害的一种哀伤。

最后几句“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代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生命力气尽的无奈感受。全诗以“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结尾,通过对比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巨大差异,强调了和平的珍贵,同时也在反思历史,提醒读者要有远见地审视国家的治理和天下的安危。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馀,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脩。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夜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古意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失题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形式: 古风

失题

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

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