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
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闲适自在的情境和深远的意境。开篇“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两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时与醉林壑”中的“醉林壑”形象生动,传达了一种恍惚迷离、不知世事的感觉。接下来的“因之堕农桑”,则显示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归属感。
中间两句“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槐烟”通常指的是槐树的花香,这里用来形容夜色中的轻柔与温馨。紧接着,“楼月深苍茫”则是对月光下建筑和环境的美丽描写,通过“深”字和“苍茫”二字,更添了一份深远和空旷感。
整首诗没有直接的情感表达,却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的意境。这种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颇为常见,它强调情与景的交融,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
不详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道不虚行兮,史鳅没位,吾宁范伯之徒欤,感夷齐而多愧。
麟凤远去,龙则死之,河水洋洋兮,先师莫归。
往者不可谏,来者吾谁欺?
始退身以进道,曷飏言而受非,彼萧相国知予乎布衣。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握中铜匕首,粉剉楚山铁。
义士频报雠,杀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惟长思君,日夕在魏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