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桃花从四面盛开,桃树上抽出一支嫩叶。
黄昏时分黄鹂鸟开始啼叫,望着玉镜台令人忧伤。
明月之下响起清脆的筝声,半夜里仿佛有春风拂来。

注释

桃花:春天里盛开的粉色花朵,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美好的事物。
四面发:四处盛开,形容花开得茂盛。
桃叶:桃树的叶子,这里也代指新生或青春。
一枝开:一根枝条上开出花来,引申为新生或开始。
欲暮:即将傍晚,比喻时间接近结束。
黄鹂啭:黄鹂鸟的叫声,黄鹂声音清脆,常被用以表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伤心:心中感到悲痛或哀伤。
玉镜台:玉制的镜台,也可寓意为女子梳妆之处,这里可能指代思念或回忆的地方。
清筝:清澈响亮的古筝音乐,古筝为中国传统弦乐器。
向明月:向着明亮的月亮,营造出静谧而清冷的氛围。
半夜:深夜,强调时间之晚。
春风来:春风吹来,象征着温柔和希望,也可能暗指某种转机或新的开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夜景象,并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于孤寂生活的感慨。诗中的意境分为两个层面: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这两句描绘出春夜中桃花盛放的情景,桃花不仅美丽,而且充满生机,桃叶则在其中缓缓舒展。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和欣赏。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黄鹂鸟鸣声中带有一丝哀婉,这常常是古代诗词中表达离别或孤寂情感的意象。玉镜台则给人以冷清、静谧之感,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某种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哀伤和无奈。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这两句则转换了画面,把听者带入一个更加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境界。清筝(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伴随着明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而半夜春风的到来,则给这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将生动的自然美与内心的情感世界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失题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形式: 古风

失题

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

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吊轵道赋附邵平歌

道不虚行兮,史鳅没位,吾宁范伯之徒欤,感夷齐而多愧。

麟凤远去,龙则死之,河水洋洋兮,先师莫归。

往者不可谏,来者吾谁欺?

始退身以进道,曷飏言而受非,彼萧相国知予乎布衣。

形式: 古风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