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夜景象,并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于孤寂生活的感慨。诗中的意境分为两个层面: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这两句描绘出春夜中桃花盛放的情景,桃花不仅美丽,而且充满生机,桃叶则在其中缓缓舒展。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和欣赏。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黄鹂鸟鸣声中带有一丝哀婉,这常常是古代诗词中表达离别或孤寂情感的意象。玉镜台则给人以冷清、静谧之感,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某种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哀伤和无奈。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这两句则转换了画面,把听者带入一个更加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境界。清筝(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伴随着明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而半夜春风的到来,则给这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将生动的自然美与内心的情感世界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不详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
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道不虚行兮,史鳅没位,吾宁范伯之徒欤,感夷齐而多愧。
麟凤远去,龙则死之,河水洋洋兮,先师莫归。
往者不可谏,来者吾谁欺?
始退身以进道,曷飏言而受非,彼萧相国知予乎布衣。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