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背书人王生

我无王书二千六百纸,空有六经四十三万字。

荒山寒入雪夜灯,三十年来无本子。

壁鱼不生糊法死,君欲如何染君指。

石炉煮饼深注汤,自向胸中相料理。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没有朝廷的两千六百份文书,只拥有六经的四十多万字。
在荒凉的山上,寒冷的夜晚只有雪光和灯光,三十年来没有一本新书。
墙壁上的鱼图(可能指壁画)因无人翻新而死气沉沉,您想怎样让您的知识更新呢?
我用石炉烹煮书籍,深入研读,自己在心中消化吸收。

注释

王书:朝廷文书。
六经:儒家经典著作。
荒山:偏远或荒凉之地。
三十年来:长期的时间。
本子:新书。
壁鱼:可能指壁画中的鱼,象征知识。
糊法死:形容不再翻新,停滞不前。
染君指:比喻更新知识,启发智慧。
石炉:古老的炉子,可能象征传统学习方式。
注汤:注入热水,比喻深入研究。
相料理:自我处理,自我消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渴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开篇“王书”、“六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表明诗人对于这些文化瑰宝有着深厚的造诣和追求,但又感慨于自己虽然拥有大量的知识,却缺乏实践的机会。

“荒山寒入雪夜灯”一句,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冷清的环境氛围,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学问上孜孜不倦,甚至到了深夜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书桌。然而,“三十年来无本子”却揭示了诗人的辛酸和无奈,即便是长时间的学习,也未能有所成就。

接下来的“壁鱼不生糊法死”则是一个比喻,说明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执着和坚持,虽然方法可能已经过时,但仍旧不愿放弃。紧接着,“君欲如何染君指”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似乎在询问如何才能将学问转化为实用的技能。

最后,“石炉煮饼深注汤,自向胸中相料理”则描绘了诗人独处时的景象,以及内心世界的思考和筹划。这里的“石炉煮饼”可能是生活上的自给自足,而“自向胸中相料理”则表明诗人在精神上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自白,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个人学问成就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无奈的心境。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避暑冷泉

火云散鳞甲,万瓦如炊燖。

东华车马尘,褦襶不自禁。

谁能半日閒,脱身此窥临。

百钱买渔篷,横截南北岑。

追随二三子,未害山水淫。

邂逅十八公,俱作笙鹤吟。

颇闻彼上人,振鬣万马瘖。

试诗没字碑,往听无弦琴。

空堂无枯秀,契我回向心。

清凉一味禅,挥玉开烦襟。

笑指亭下泉,杉竹涵幽深。

藓桥于三闸,龙怒飞出林。

奔雷吼春壑,晴雪生午阴。

人间正炎热,去作三日霖。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餐雪辘轳体

酒渴来时海不供,山寒餐玉有奇功。

柘浆滴处丝糕紫,冰碗擎将片脑松。

透骨洗清烟火气,满腔顿著水晶宫。

人间尘土何堪住,径住琼瑶第一峰。

形式: 七言律诗

霪雨

朝雨暮雨不肯晴,昏昏冥冥如翳尘。

舍中连月汗流础,道傍前日泥埋轮。

东南地倾水所汇,潮汐沙拥江之漘。

埧头中沙坐可想,往往政与洪涛濒。

陵迁谷变不知代,但见万瓦差鳞鳞。

老钱试手建都邑,盖亦安土非经纶。

海咸舄卤易岚雾,况此梅蒸天絪缊。

沮洳与吾类蛙黾,爽垲久欲还麋麇。

因思吴赵宁爱此,适已灞上翔真人。

当时倘匪地天泰,讵知无意云雷屯。

形式: 古风

立春

适禁乐令春哑,先办秋治社聋。

银胜鬓毛班白,琼丝菜缕青红。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