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重来又十年,山水故凄然。
独雁仍为旅,双凫已作仙。
浊流分蜀派,青色聚淮烟。
石上罾鱼者,犹言县令贤。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景物的深切感怀。开篇"重来又十年,山水故凄然",诗人感叹时间飞逝,十年过去了,而山水依旧,只是给人的感觉变得更加凄凉了。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变迁的感慨,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深刻体会。
接着"独雁仍为旅,双凫已作仙",这里的“独雁”和“双凫”都是比喻,表明时间流逝中,个体命运的不同遭遇。独雁象征着孤独漂泊,而双凫则是成对出现,意味着和谐与升华。这两种形态,既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生活不同的态度,也反映了自然界生命繁殖力强弱的不同景象。
"浊流分蜀派,青色聚淮烟"一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浊流指的是水质混浊的河流,这里的“蜀派”可能特指四川地区的某条河流。而“青色聚淮烟”则是说到另一处地方的水面,水质清澈,能够映照出天上的云烟。两者相对,既展示了诗人对不同地域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也隐含着对远方故土的无限思念。
最后"石上罾鱼者,犹言县令贤"一句,则是一种政治隐喻。在古代中国,"罾鱼"(一种用石头或竹制成的渔网)常被用来比喻清廉之官。这里诗人提到“石上罾鱼者”,是指县令在石头上摆放渔网,象征着县令公正无私,犹如古代贤良之官。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理想官员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生态的不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不详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野步山围合,春生物自欣。
溪声如听雨,松色欲摩云。
谢客推门入,支郎半坐分。
林间携小队,不敢散鸦群。
别去名场叹滞留,肯来空谷话清幽。
知君有约趋金马,笑我无心对白鸥。
千顷量陂能却老,一编家学莫他求。
相将杖履题诗处,跨鹿山头记旧游。
九折山围市,双溪水浸田。
号风吹客袖,落雪舞蛮毡。
塞上寻归马,波间畏跕鸢。
此生随所适,老去合乘边。
古屋云栖洞,深湖水拍桥。
吏閒知学稼,民乐自歌樵。
官监频添牧,蕃商不费招。
老夫便午睡,风恶任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