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馆阮比部知衢州因归建阳别墅二首(其一)

再入蓬丘席未暖,飘飘又建隼旟行。

交朋莫惜河梁别,乡曲初期昼锦荣。

竹箭波声随一棹,斧柯山色对双旌。

子牟江海心应在,频上高楼望帝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再次踏入蓬丘,席位还未暖热,我又启程,乘坐隼旟前行。
与朋友不必惋惜在河桥分别,回到故乡,初见荣耀如同白天穿着锦绣衣裳。
竹箭和波涛声伴随我一叶扁舟,斧柯山色映衬着两面旌旗。
子牟心系江海,但心中仍怀帝都,频频登上高楼眺望京城。

注释

再入:再次进入。
蓬丘: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席未暖:座位尚未暖和,形容时间短暂。
建隼旟:乘坐鸟形的战车或使者车辆。
交朋:朋友。
河梁别:河桥告别,指离别。
昼锦荣:白天穿着华丽的衣服,比喻显耀的荣归。
竹箭:古代船上用来测量水深的工具。
波声:水波的声音。
一棹:一叶扁舟。
斧柯:斧柄,这里象征权力或职务。
双旌:两面旗帜,代表身份或使命。
子牟:古人名,此处借指有志于天下的人。
江海心:胸怀江海,意指志向远大。
帝京:京都,指朝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返回故乡后的一种情感体验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再入蓬丘席未暖,飘飘又建隼旟行"表达了诗人重新回到家园,但席子还没来得及温暖,就已经开始忙碌地搭建或修缮房屋的情形。"飘飘"给人一种轻快、自由的感觉,而"隼旟"则是古代房顶上的装饰,这里用以形容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修复之心。

接着"交朋莫惜河梁别,乡曲初期昼锦荣"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感,以及对故土的美好记忆。"河梁别"意味着临别之际,而"乡曲初期"则是指春天初来的时候,自然景色美丽如画。

第三句"竹箭波声随一棹,斧柯山色对双旌"中,"竹箭波声"形容了水流轻快的声音,而"斧柯山色"则是描绘山色与斧柯(一种古代的工具)相映衬的情景。"双旌"可能指的是山上的旗帜或其他装饰,这里用以强调山色的鲜明。

最后,"子牟江海心应在,频上高楼望帝京"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更远大境界的向往。"子牟江海"可能是指广阔的江海,而"帝京"则通常是指古代的都城,这里用以象征着权力和文化的中心。诗人频繁地登上高楼,去眺望那遥远的地方,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环境、向往更高境界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史馆张学士知婺州

鸾掖分符又出麾,津亭目送片帆飞。

暂随越鸟栖烟树,重许吴侬见锦衣。

属邑行春熊轼稳,公堂卜夜蟹螯肥。

隐侯带眼看成缓,双阙恩深更忆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史馆赵祠部况通判宿州

风流华省含香客,籍甚先朝奏赋人。

竹使三年劳佐郡,柳堤千里待行春。

文园避事心长笑,天禄雠书鬓渐新。

帝念河渠在封部,特缘经义委名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史馆高司谏绅知华州

谏署才闻满岁迁,分符便见入秦川。

援毫厌赋梁园雪,缓辔闲看华岳莲。

竹简汗青妨约史,缣囊封皂且论边。

三峰洞穴多灵药,莫便抛官去学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史馆盛学士以诗相贺因而答之

前年出守缙云城,曾枉骊歌慰远行。

今日代言青锁闼,又披郢唱见深情。

侧聆九奏都忘味,连得双金自满籯。

红药阶前试吟嚼,胸中鄙吝一时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