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祖善耆老好学于所居紫阳溪后小马鞍山为放隐斋远寄诗句意欲庭坚和之幸师友同赋率尔上呈

樵入千岩静,松含万籁寒。

儿童给行李,藜蓧对衣冠。

小槛聊防虎,时来即解鞍。

阿翁吹笛罢,怀昔泪相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樵夫深入寂静的千岩之中,松树饱含着万籁俱寂的寒冷气息。
孩子们帮忙搬运行装,藜草和竹杖与简朴的衣物相对照。
在小栏杆边暂且防备猛虎,时机合适就卸下马鞍。
老父亲吹笛声歇,回忆往事不禁泪眼相望。

注释

樵:砍柴的人。
岩:岩石。
静:安静。
松:松树。
籁:自然界的声音。
寒:寒冷。
儿童:小孩子。
行李:随身物品。
藜蓧:藜草和竹杖,代指简朴的工具。
衣冠:衣物帽子,指穿戴。
小槛:小栏杆。
聊:姑且。
防:防备。
虎:老虎。
时来:时机来临。
解鞍:卸下马鞍。
阿翁:老父亲。
笛:笛子。
罢:结束。
怀昔:怀念过去。
泪相看:泪眼相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林隐逸的画面。首句“樵入千岩静”展现了樵夫独自进入深山的宁静场景,环境清幽,万籁俱寂。接着,“松含万籁寒”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环境的寒冷与寂静,松树似乎也承载着自然的声音。

诗人描述了儿童帮忙搬运物品,以及藜蓧(简陋的竹杖)与衣冠相对的简朴生活,反映出主人翁的淡泊名利和朴素生活态度。"小槛聊防虎"暗示了山中生活的险峻,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恐惧,反而适时地放松心情,"时来即解鞍"表达出随遇而安的自在。

最后两句“阿翁吹笛罢,怀昔泪相看”,阿翁指的是伯父,他吹笛结束后,想起过往,不禁感慨落泪。这表达了诗人对伯父的敬仰和对隐居生活的深深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整体来看,黄庭坚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远离尘嚣、追求学问的隐士形象,寓含了对高尚人格和隐逸生活的赞美。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何主簿萧斋郎赠诗思家戏和答之

善吟闺怨断人肠,二妙风流不可当。

傅粉未归啼玉箸,吹笙无伴涩银篁。

睡添乡梦客床冷,瘦尽腰围衣带长。

天性少情诗亦少,羡他萧史与何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何造诚作浩然堂陈义甚高然颇喜度世飞升之说筑屋饭方士愿乘六气游天地间故作浩然词二章赠之(其二)

万物浮沈共我家,清明心水遍河沙。

无钩狂象听人语,露地白牛看月斜。

小雨呼儿蓺桃李,疏帘帏客转琵琶。

尘尘三昧开门户,不用丹田养素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何造诚作浩然堂陈义甚高然颇喜度世飞升之说筑屋饭方士愿乘六气游天地间故作浩然词二章赠之(其一)

公欲轻身上紫霞,琼爢玉馔厌豪奢。

百年世路同朝菌,九钥天关守夜叉。

霜桧左纽空白鹿,金炉同契漫丹砂。

要令心地閒如水,万物浮沈共我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初至叶县

白鹤去寻王子晋,真龙得慕沈诸梁。

千年往事如飞鸟,一日倾愁对夕阳。

遗老能名唐郡邑,断碑犹是晋文章。

浮云不作苞桑计,只有荒山意绪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