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四)

麌麌群鹿,出于岩端。植杖倚松,寓目纵观。

风度凝然,万法皆了。去发留髭,岂无所表。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麌麌群鹿,出于岩端”这一句,仿佛能看见一群鹿从山岩之巅缓缓而出,充满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接着,“植杖倚松,寓目纵观”,描绘了一位隐士手持拐杖,靠在松树上,静静地观赏着四周的景色,展现了人物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风度凝然,万法皆了”则进一步刻画了这位隐士的超凡脱俗,他的举止从容不迫,对世间万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最后,“去发留髭,岂无所表”,通过描述隐士剃去了头发却保留了胡须,暗示了他虽隐居山林,但内心世界依然丰富且深邃,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画面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五)

适从何来,游历于此。大空斓斑,负经以侍。

有伟衣冠,山川之神。旌麾戈甲,其从如云。

形式: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六)

岩谷窈窕,林芿扶疏。瀑布淙射,蛇虫之居。

衲帔蒙头,安然入定。孰能出之,其独也正。

形式:

保宁禅师真赞

此是保宁风度,具眼衲僧试觑。

面孔虽然丑拙,肚里非常峭措。

佛祖一口吞尽,问着当下休去。

却说梁溪觅赞,大小一场露布。

形式:

王摩诘画渡水罗汉赞

阿罗汉具大神通,飞锡凌空如履实。

渺然巨浸与天永,戏蹑一杯能径渡。

云何溪涧咫尺间,乃有种种难涉相。

前者己济气怡然,后者将涉有难色。

老病扶携壮者负,足探策引褰衣裾。

秘其神力不示人,如畏黄蘖所诃责。

我观一切诸有情,咸具神通并妙用。

空中示现十八变,正眼观时非吉祥。

善哉摩诘老画师,能以毫墨作佛事。

稽首十六大声闻,皆悉回心等正觉。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