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善堂御筵送尚书刑部侍郎致仕李受归庐山

都门车马动行尘,诏集华堂宠退臣。

延阁带经为旧老,商山携杖作归人。

燕回天上还侵晚,梦入江南已见春。

曾抱遗弓泣陵土,此生无复犯龙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京城车马繁忙扬起尘土,皇帝下诏在华丽殿堂聚集退位的大臣。
年迈的官员在延阁研读经书,仿佛老者回归,商山的隐士带着拐杖,似要归隐山林。
燕子从天边飞回已近傍晚,梦境中我已游历江南,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曾经抱着遗失的弓箭在陵墓前哭泣,此生不再有胆量触怒龙颜。

注释

都门:京城。
动行尘:繁忙扬起尘土。
诏集:下诏聚集。
华堂:华丽殿堂。
宠退臣:聚集退位的大臣。
延阁:延阁官署。
带经:研读经书。
旧老:年迈的老者。
商山:商山隐士。
归人:归隐之人。
燕回:燕子归巢。
侵晚:接近傍晚。
梦入:梦境中游历。
江南:江南地区。
已见春:感受到春天。
遗弓:遗失的弓箭。
泣陵土:在陵墓前哭泣。
此生:此生。
犯龙鳞:触怒龙颜。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辞职归隐的场景,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现实政治生涯的反思。

“都门车马动行尘”,一开篇就以繁忙的都市生活为背景,设定了一种急遽离去的情境。"诏集华堂宠退臣"则指出这位官员是被召集到宏伟的殿堂中,以恩惠的方式宣布其退休,这不仅体现了官方对其地位的认可,也透露出一种既有尊荣又带有些许哀伤的情愫。

随后的“延阁带经为旧老”,则是官员辞职后,回想起过去在朝廷中担任要职时的情形,带着经书回到家乡,成为了一个读书的老人。"商山携杖作归人"更进一步描绘了他携带手杖,步入商山成为隐者,这些细节都表明了他对自然界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下片“燕回天上还侵晚”,梦境中飞鸟归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梦入江南已见春"则是在梦中体验到了江南的美丽景色和春天的到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可能暗示着内心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曾抱遗弓泣陵土,此生无复犯龙鳞”则充满了深沉的情感。"曾抱遗弓泣陵土"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武功生涯的怀念与哀愁,而"此生无复犯龙鳞"则明确表示这位官员决心不再踏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中,象征着一种超脱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与隐居生活的对比,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10)

王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渔父

急景易如流水去,浮名终与白云空。

何如几曲秋溪上,醉泛一舟烟雨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喜定号

忆昨怀君诏,章台听暮钟。

人从太微下,书自道山共。

彩凤看飞笔,长虹见吐胸。

冤家成行对,侧理入腰封。

海阔珠难采,山辉玉易攻。

别吟平乐赋,高第唱西廱。

形式: 排律

琼林苑御筵送致政太师潞国文公归西洛

祖燕催移玉殿班,都人齐向苑傍看。

古来少有三师退,天下曾将大器安。

绿野春深花更好,石楼夜午月应寒。

尘埃抖擞无馀事,却忆磻溪旧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集英殿皇子降生大燕教坊乐语口号

忽觉祥烟绕禁门,宝慈宫里见皇孙。

便令三洞张钧乐,直许千官醉御樽。

未晓清风生殿阁,经旬赤气射乾坤。

须知此会非常有,遥看天颜一倍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