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樵曲

南山高,高入云。中有隐者操斧斤。

上方伐木下界闻。声可闻,人不可即。

自上求之雾湿我衣,自下从之涧阻我舄。

县厓如天劳我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山樵曲》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中隐者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环境的壮丽。

首先,“南山高,高入云”,开篇便以南山的巍峨形象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神秘世界。接着,“中有隐者操斧斤”点出主题——山中的隐士,他手持斧头,或许正在伐木,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

“上方伐木下界闻,声可闻,人不可即。”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上方的伐木声在下方可以听到,却无法直接到达,隐喻了隐者与外界的隔绝,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自上求之雾湿我衣,自下从之涧阻我舄。”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探索隐者生活之路的艰难。无论是从山上向下探寻,还是从山下向上接近,都充满了困难与挑战,雾气湿透了衣裳,溪涧阻碍了前行的脚步,形象地展示了追求隐逸生活的不易。

最后,“县厓如天劳我力”,这句话总结了整个过程的艰辛,仿佛攀登高山一般,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毅力。同时,也暗示了隐者之所以选择隐居,可能正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劳苦与纷扰,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山樵曲》通过对山中隐者生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神秘,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自然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郊坛分献东镇退而有述

登坛礼东镇,嶪峨如在前。

惟皇对上帝,小臣敢忘虔。

沂山望海岱,其高薄云天。

岂无方国祀,百灵合从乾。

惠风自巽隅,馨香偏中天。

明神固无语,我思通幽玄。

心祈耳复听,影响若有然。

山东盗方蔓,禾稼妨大田。

辑宁当自兹,在在歌丰年。

何以明予衷,素月西南悬。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元夕独坐

月光照灯夕,清赏人所同。

而我独不乐,有亲在江东。

江东岂无月,白发少欢容。

念子未即见,厌见灯花红。

冉冉天边云,悠悠江上峰。

当食发长叹,何时得相从。

形式: 古风

秀江舟中

上水复下水,昨日非今朝。

春江渌如酒,天风澹飘摇。

坐数江上峰,乍近忽已遥。

归心如东流,迤逦迎海潮。

长歌武夷曲,和以庐山谣。

閒情寄芳草,极目青迢迢。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渊明图为邃庵先生题

吾闻先生本是山中人,谁遣作吏随风尘。

督邮迎送亦常事,浩然归兴凌秋旻。

孤怀每感孔明汉,一咏漫及荆轲秦。

北窗午梦入寥廓,南山秋色争嶙峋。

昨非今是公自道,门前五柳年年春。

柴桑彭泽才尺只,五老峰高隔彭蠡。

片帆朝挂暮及门,万古乾坤一江水。

昔闻奇幻谷城石,又闻清激严陵滩,是谁为易谁为难。

菊松三径地虽小,鸿鹄千里天何宽。

三南夫子今傅相,心期远在羲皇上。

君不见丁卯桥边山水深,江南春暮劳归心。

风云天上济时了,我亦访公携我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