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下

箨冠新带步池塘,逸韵偏宜夏景长。

扶起绿荷承早露,惊回白鸟入残阳。

久无书去干时贵,时有僧来自故乡。

不用名山访真诀,退休便是养生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戴着新鲜的竹冠,漫步在池塘边,超凡的韵味尤其适宜夏日的漫长时光。
轻轻扶起沾满晨露的绿荷,惊动了白鸟在夕阳下飞回。
许久没有书信去求助当权显贵,时常有僧人从故乡而来。
不必去名山寻找修真的秘诀,退休生活本身就是养生之道。

注释

箨冠:以竹笋壳制作的帽子,象征隐士或文人的雅致。
逸韵:超凡脱俗的风韵或气质。
夏景长:指夏天白昼时间长。
扶起绿荷:轻轻扶持被露水压弯的荷叶。
早露:清晨的露珠。
白鸟:一般指白鹭,此处形容其在夕阳下的景象。
干时贵:向当时的权贵求取名利。
僧来自故乡:故乡来的僧人,可能寓意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名山:有名的大山,常指道教徒或隐士修炼的地方。
真诀:修道或养生的秘诀。
退休:离任官职,引申为退出世俗生活。
养生方:保养生命、延年益寿的方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景象。"箨冠新带步池塘,逸韵偏宜夏景长"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夏日的悠然自得,穿着舒适的衣物漫步于池塘之间,享受着夏天特有的清凉与美好。

"扶起绿荷承早露,惊回白鸟入残阳"写出了诗人细心地扶起荷叶观赏晨露,以及看到白鸟在夕阳中飞翔的情景。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切体验。

"久无书去干时贵,时有僧来自故乡"两句则透露出诗人长期隔绝尘世纷扰,不再关注外界的消息,只是在偶尔时光中,有僧侣从故乡来访。这里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态。

最后,"不用名山访真诀,退休便是养生方"表明诗人并不追求外在的高深修炼或秘籍,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归宿和宁静,认为这样的隐退本身就是一种养生的妙法。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超然物外心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在平衡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404)

司空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字:表圣
  • 生卒年:837~908

相关古诗词

华下送文浦

郊居谢名利,何事最相亲。

渐与论诗久,皆知得句新。

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

应念从今去,还来岳下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早春

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

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

风光知可爱,容发不相饶。

早晚丹丘去,飞书肯见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

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江行二首(其一)

地阔分吴塞,枫高映楚天。

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行纪添新梦,羁愁甚往年。

何时京洛路,马上见人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