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地阔分吴塞,枫高映楚天。
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行纪添新梦,羁愁甚往年。
何时京洛路,马上见人烟。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中景色的诗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方向的渴望。开篇“地阔分吴塞”一句,便设定了一种空间上的辽阔感,"枫高映楚天"则通过树木之高与天空的辉映,强化了这种广阔无垠的意境。
接下来的“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两句,以雨和声响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绪。"曲塘"一词常与古人游子离别之情相联系,而这里的“春尽雨”,则是对即将逝去季节的一种感慨。“方响”指的是船行的声音,这声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一份寂寞。
诗人随后写道:“行纪添新梦,羁愁甚往年。”这里的“行纪”,即是旅途中的日记或记录,而“添新梦”则表明诗人在旅行中依旧怀念着过去的美好时光。"羁愁"一词用得极为传神,它不仅仅是对往昔岁月的思念,更有一种被束缚、无法释怀的情感。
最终,诗句转向对未来的一种渴望:“何时京洛路,马上见人烟。”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途的期待,以及希望在那条通往京城的大路上,再次见到热闹的人群。这里的“京洛”指的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即长安与洛阳,而“马上见人烟”,则是一种对社会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勾勒出了一位旅者在空间和时间交错中所产生的情感波动。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对个人情怀与历史时空的一种独特表达。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初程风信好,回望失津楼。
日带潮声晚,烟含楚色秋。
戍旗当远客,岛树转惊鸥。
此去非名利,孤帆任白头。
自怜旅舍亦酣歌,世路无机奈尔何。
霄汉逼来心不动,鬓毛白尽兴犹多。
残阳暂照乡关近,远鸟因投岳庙过。
闲得此身归未得,磬声深夏隔烟萝。
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年年山□□来频,莫强孤危竞要津。
吉卦偶成开病眼,暖檐还葺寄羸身。
求仙自躁非无药,报国当材别有人。
鬓发堪伤白已遍,镜中更待白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