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金刀既以刻,娓娓金城中。
这首诗出自魏晋时期的竺昙林之手,名为《为桓玄作民谣诗二首(其二)》。在诗中,诗人运用了“金刀”与“金城”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对桓玄的赞誉与推崇。
“金刀既以刻”,开篇即以“金刀”这一具有力量与精巧象征的工具,刻画出桓玄在历史长河中所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与不凡功绩。这里的“刻”字,不仅指实际的雕刻动作,更隐喻着桓玄在政治、军事等领域所做出的深刻变革与成就,如同金刀在材料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一般,桓玄的作为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紧接着,“娓娓金城中”,则进一步描绘了桓玄所建立的稳固基业,如同坚固的金城般牢不可破。这里的“金城”不仅指物质层面的防御工事,更是象征着桓玄在政治、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稳定与巩固。通过“娓娓”一词,诗人生动地展现了桓玄治下的社会和谐与繁荣景象,仿佛金城中的居民生活平静而富足,安全而有序。
整首诗通过“金刀”与“金城”的意象,不仅赞美了桓玄的卓越才能和深远影响,也暗示了其对后世的深远意义。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使得桓玄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明,同时也寄托了对桓玄及其时代美好愿景的向往与颂扬。
不详
洞阴泠泠,风佩清清。仙居永劫,花木长荣。
大象虽寥廓,我把天地户。
披云沉灵舆,倏忽适下土。
空洞成玄音,至精不容冶。
太真嘘中唱,始知风尘苦。
颐神三田中,纳精六阙下。
遂乘万龙楯,驰骋眄九野。
玄圃遏北台,五城焕嵯峨。
启彼无涯津,泛此织女河。
仰止升绛庭,下游月窟阿。
顾盻八落外,指招九云遐。
忽已不觉劳,岂悟少与多。
抚璈命众女,咏歌发中和。
妙畅自然乐,为此玄云歌。
韶尽至韵存,真音辞无邪。
昔涉玄真道,腾步登太霞。
负笈造天关,借问太上家。
忽过紫微垣,真人列如麻。
渌景清飙起,云盖映朱葩。
兰宫敞琳阙,碧空起璚沙。
丹台结空构,炜炜生光华。
飞凤踶甍峙,烛龙倚委蛇。
玉胎来绛芝,九色纷相挐。
挹景练仙骸,万劫方童牙。
谁言寿有终,扶桑不为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