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作鮰鱼一绝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㹠不药人。

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其幽默诙谐的一面。诗中“粉红石首仍无骨”和“雪白河㹠不药人”两句,借用自然景象,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纯净无瑕的状态。这里的“石首”指的是水中的岩石,“河㹠”则是水中的沙洲或小岛。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清澈环境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则是一种幻想性的表述。这里的“天公与河伯”指的是掌管自然和河流的神灵,“水精鳞”则是比喻清澈透明的水质,如同鱼鳞一般。诗人在此通过一种超现实的对话,向自然界的掌控者请求,让自己能与这如同宝石一样纯净的水相融合。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也反映出他对自由和纯粹心灵状态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想象,展现了苏轼特有的幽默风格与深邃情感,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精神境界的独到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宝觉

芒鞋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

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

形式: 七言绝句

同王胜之游蒋山

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

好山无十里,遗恨恐他年。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

朱门收画戟,绀宇出青莲。

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

龙腰蟠故国,鸟爪寄层巅。

竹杪飞华屋,松根泫细泉。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略彴横秋水,浮图插暮烟。

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至真州再和二首(其一)

老手王摩诘,穷交孟浩然。

论诗曾伴直,话旧已忘年。

北上难陪骥,东行且趁船。

离亭花映肉,醉眼鹭窥莲。

柂转三山没,风回五两偏。

荒祠过瓜步,古甃堕松巅。

闻道清香阁,新篘白玉泉。

莫教门掩夜,坐待月流天。

小院檀槽闹,空庭桦烛烟。

公诗便堪唱,为付小婵娟。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至真州再和二首(其二)

公颜如雪柏,千载故依然。

笑我无根柳,空中不待年。

肯留归阙旆,坐待逆风船。

特许门传籥,那知箭起莲。

相逢月上后,小语坐西偏。

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巅。

躬耕怀谷口,水石羡平泉。

茅屋归元亮,霓裳醉乐天。

行闻宣室召,归近御炉烟。

未用歌池上,随宜教李娟。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