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桂树题得绿字

山中有桂树,樛虬散岩曲。

高枝动秋风,霜凝不改绿。

美人与世远,啸歌乐幽独。

挥手弄浮云,寒光满空谷。

忽忽自搔首,神驰逐清躅。

何时山下泉,一濯飞尘足。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中有一棵桂树,弯曲的枝干散布在岩石间。
高高的枝头在秋风中摇曳,即使霜降,它依然保持翠绿。
美丽的女子远离尘世,独自享受这份宁静和歌唱。
她轻挥衣袖,让浮云缭绕,寒光照亮了整个山谷。
她忽然轻轻抓挠着头发,心神追随着清风的脚步。
何时能在这山下的泉水边,洗净双脚,洗去尘埃。

注释

樛虬:形容树木盘曲的样子。
岩曲:岩石曲折的地方。
霜凝:指霜降后结冰。
啸歌:大声唱歌或吹口哨。
寒光:寒冷的光芒。
清躅:清风或高尚的行为轨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秋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的桂树,常象征着高洁和坚贞,不受时节变化的影响。而“樛虬散岩曲”则形象地描绘出桂树在崎岖山谷中生长的情景。

“高枝动秋风”,桂树在秋风中摇曳,显得格外清高。"霜凝不改绿"更强调了桂树即便在寒冷的季节,其叶仍然保持着翠绿色泽,不随外界环境而改变。

接下来的“美人与世远”,则是诗人对山中美人的描绘,美人似乎与尘世隔绝,与世俗的喧嚣无关。而“啸歌乐幽独”表达了这种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和喜悦。

“挥手弄浮云”,诗人通过这个动作,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的驾驭感和与自然合一的情怀。"寒光满空谷"则描绘出山谷中清冷而明净的景象。

"忽忽自搔首"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而“神驰逐清躅”则是诗人心灵飞扬,追寻那份精神上的澄澈与自由。

最后,“何时山下泉,一濯飞尘足”,诗人似乎在期待着某个时候能够到达山下的泉水,用它来洗净尘世的烦恼,只需一脚踏入,就能使心灵得到彻底的清洁。这里的“飞尘”象征着世间的喧嚣与污秽,而“足”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纯净境界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桂树和美人的描绘,以及诗人自己与自然互动的情形,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寺禅者

败屋数间丛万笴,虎豹到庭门下锁。

自种石田一饭足,与语略能言璨可。

天昏霏霏小雪堕,拾薪吹炉劝亲火。

叶藏巨栗大如拳,拨灰炮栗来馈我。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书饮客言

御史在前执法后,先生饮酒不濡口。

脱巾露顶两脚赤,先生饮酒不论石。

试问先生饮何如,举手指腹此谁测。

东家闭门强偪仄,刻骨胶筋束形迹。

一生寂寞养声光,谁肯回头顾枯魄。

南邻矜誇尚驰骛,平明跨马朝天去。

车从导骑如云屯,谤辱丘山盈后路。

赐铜铸钱终饿死,深居巷内还逢虎。

高天苍苍地茫茫,与君举首望八荒。

人生优游本无事,自置冰炭毒肺肠。

鹏飞鴳跃何高卑,菌短椿寿何彭殇。

百年倏忽不再得,争夺纷纷世界仄。

浑沌不凿人不死,但知饮酒志愿毕。

东方明星高,西山江水流。

明星却回江不断,与君常醉消白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