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五首(其三)

何处秋声多,竹外声历历。

凄切不禁寒,萧萧旧时碧。

此中白发愁,饷与秋风客。

形式: 古风

翻译

何处秋意浓,竹林外清晰可闻。
那声音凄凉刺骨,如同往昔的翠绿在风中摇曳。
在这其中,满头白发的人满怀愁绪,仿佛赠予秋风中的过客。

注释

何处:哪里。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风声。
历历:清晰可闻。
凄切:悲凉、凄厉。
寒:寒冷。
萧萧:形容风吹动竹叶的声音。
旧时:过去的。
碧:绿色,此处形容竹子。
白发愁:满头白发的忧愁。
饷与:赠送。
秋风客:秋风中的游子或过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对秋声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以及面对时光流逝而生的哀愁。

"何处秋声多,竹外声历历"一句,以问询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中秋意盎然的声音感受。这些声音是如此清晰可闻,就像是穿过竹林,回响在耳边,让人无法忽略。

"凄切不禁寒,萧萧旧时碧"一句,则深化了这种感觉,"凄切"形容秋风的悲凉与刺骨之感,而"不禁寒"则是对这份凄切情怀的一种身体反应。"萧萧"用来形容叶间风声的细微和连绵,这些声音让人联想起往昔那青碧色的竹林和时光。

"此中白发愁,饷与秋风客"一句,是诗人的自述。"此中"指在这片萧瑟的秋意之中,诗人感受到的是头发变白的忧愁,这种忧愁是随着秋风一起飘散的,与那位漫游的秋风客一样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哀愁,是一篇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64)

孙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怀五首(其二)

从来感秋人,一例皆楚声。

吾闻古燕赵,慷慨多不平。

惜哉宋玉辞,不使荆轲听。

形式: 古风

秋怀五首(其一)

秋虫日以喧,秋树日以疏。

君听草根蛩,泣吊风中梧。

壮士秋怀涕,及此清霜初。

形式: 古风

送年寓叹

岁事分携作径归,清愁环守有重围。

预供除日先人祭,次拂元朝道士衣。

狂似嵇康今尽懒,觉如蘧瑗昔皆非。

新春未识耕耘地,当卜何如买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感兴

清风有佳意,逢者为一娱。

曾不救饥渴,政尔飘襟裾。

凡物贵有用,论诗用则无。

诗成亦自咏,侘傺或昭苏。

身名不相涉,二者如参商。

迟其议论公,旷越百世长。

于人已无益,离离坟草荒。

不知史册上,更是谁芬芳。

犹足厉世俗,曰此有耿光。

生前文字冗,寸札蓐荑稂。

及后乃大行,家有星河章。

君欲知其人,近世苏与黄。

夫有酷吏事,良不为奇屯。

俗子来吾前,有语无由伸。

其愚正可置,而又何为嗔。

勿如孤竹子,宇宙生涯垠。

匪惟狎樵牧,浩浩冥疏亲。

鸟故不乱行,兽故不乱群。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不足凋谢安,适可谓殷浩。

夫亦有所怀,非必著枯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