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寺

仙坞逊半坐,精庐迁古幢。

槁衲昔开山,至今坐道场。

炽然说慈忍,禅海薰戒香。

稚竹暗寒碧,飞松盘老苍。

船鼓入宴坐,红尘隔沧浪。

藤杖懒归去,共倚薄团床。

形式: 古风

翻译

仙人修行的洞穴略逊一筹,古老的僧舍移来了古树的华盖。
昔日的开山祖师穿着破旧的僧袍,至今仍在此静坐修行。
热烈地宣讲慈悲和忍耐,禅宗的海洋弥漫着戒律的香气。
幼竹在寒冷中显得翠绿,飞翔的松树盘旋在苍老的枝干上。
船鼓声融入静心冥想,红尘俗世被浩渺的大海隔开。
藤杖懒于带回,我们一同倚靠在简陋的床榻上。

注释

仙坞:修行的洞穴。
逊:略逊。
精庐:僧舍。
古幢:古树华盖。
槁衲:破旧僧袍。
昔:昔日。
炽然:热烈。
说:宣讲。
禅海:禅宗世界。
薰:弥漫。
稚竹:幼竹。
寒碧:寒冷中的翠绿。
飞松:飞翔的松树。
老苍:苍老。
船鼓:船上的鼓声。
宴坐:静坐冥想。
红尘:世俗。
沧浪:大海。
藤杖:藤编的手杖。
薄团床:简陋床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中寺庙景象。"仙坞逊半坐"暗示了寺庙位于崇高的地方,略高于寻常居所。"精庐迁古幢"则强调了寺庙历史的悠久,古老的屋檐象征着岁月的沉淀。诗人回忆起开山祖师的遗迹,至今仍能感受到浓厚的修行氛围。

"炽然说慈忍"表达了佛法中的慈悲与忍耐精神在寺中热烈传播,"禅海薰戒香"进一步渲染了修行者们严谨的戒律和修行的香气。"稚竹暗寒碧,飞松盘老苍"通过描绘青翠的嫩竹和苍劲的老松,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静谧。

"船鼓入宴坐"以船鼓声引入僧人们的静坐冥想,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红尘隔沧浪"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超脱世俗的心境。最后,诗人与友人倚靠在简朴的床榻上,流连忘返,不愿离去,体现了对禅修生活的深深喜爱和留恋。

总的来说,范成大的《包山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包山寺的清幽环境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展现了禅宗寺庙的独特韵味。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北山草堂千岩观新成徐叔智运使吟古风相贺次韵谢之

北山松竹堪怡颜,千岩观前多好山。

谁云都无卓锥地,亦尚有此茅三间。

洞门无钥常不关,小径百曲苍龙盘。

众芳迷人不知处,片云与我俱忘还。

花前一杯重鼎吕,明日戽田并灌圃。

种苗种豆从此忙,昨夜惊雷送膏雨。

形式: 古风

北窗偶书呈王仲显南卿二友

官居故偪仄,北窗谁所开。

胡床憩午暑,帘影久徘徊。

高槐忽低昂,知有好风来。

须臾堕几席,篆香小飞灰。

病翁亦披襟,月露装奇怀。

垄头暴背耘,永昼妇子偕。

不辞梦山裂,田水如泼醅。

去年岂堪说,稻根已浮埃。

使君坐侯宅,窗间即凉台。

何敢诉苦热,洒然助心斋。

形式: 古风

古风二首上汤丞相(其二)

空山学仙子,穷年卧岩扃。

煮石不得饱,秋鬓苍已星。

道逢紫霄翁,示我餐霞经。

采采晨之华,涤濯腐与腥。

向来役薪水,终然槁柴荆。

跪谢起再拜,飘飖蜕蝉轻。

飞升那敢学,倘许学长生。

形式: 古风

古风二首上汤丞相(其一)

抱瑟游孔门,岂识宫与商。

古曲一再行,乃杂巴人倡。

知音顾之笑,解弦为更张。

归来掩关卧,冰炭交愁肠。

平生桑濮手,未省歌虞唐。

明发理朱丝,复登君子堂。

遗音入三叹,山高水汤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