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涤洞天玉为室,真官典校长生籍。
青山九锁閟仙源,老尽碧桃人不识。
祖龙求仙徒用力,驾海欲驱山下石。
神人倚柱不与行,留得岩前隐山迹。
这首诗描绘了大涤山的神秘与仙境之感。诗人以“大涤洞天玉为室”开篇,将大涤山比作由玉石构成的洞天,暗示其清幽与神圣。接着,“真官典行长生籍”一句,点明此地是神仙管理长生不老记录的地方,进一步强化了大涤山的仙气。
“青山九锁閟仙源”中,“九锁”象征着层层叠叠的山峦,将仙源深藏其中,难以寻觅。“老尽碧桃人不识”,碧桃常被视作长寿的象征,这里的“老尽”意味着碧桃历经岁月,见证了无数的变迁,却依旧鲜为人知,突显出大涤山的隐秘与独特。
接下来,“祖龙求仙徒用力,驾海欲驱山下石”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上的秦始皇(祖龙)寻求长生不老的故事,反衬出大涤山的超凡脱俗,即便是寻求长生的帝王也难以触及其奥秘。而“神人倚柱不与行,留得岩前隐山迹”则以神人的形象,强调了大涤山的不可侵犯性,即使神人也无法轻易进入,只留下岩前的痕迹作为见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涤山神秘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传说的巧妙引用,展现了大涤山作为仙境的独特魅力和不可触及的神秘感。
不详
华阳山里千株桧,玉晨观前一左纽。
虬枝龙干向朝曦,势与扶桑斗长久。
亳州涡水太清宫,老子手植才数九。
一桧正与此树同,蒂固根深应不朽。
信知福地有灵木,栽种曾经上真手。
君不见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生理尚左不尚右。
又不见天轮左旋不休止,日月五星如磨蚁。
左纽桧,蕴至理,上士体之能不死。
岩谷连天岭,杉松彻象山。
路从云外入,人自海边还。
禅榻红尘断,经窗白昼闲。
玉莲生有处,香满翠微间。
从来清净土,鼎足圣贤聚。
骑虎归故乡,世人犹未悟。
家住天台寺,云岩万丈潭。
本来人不识,饶舌是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