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山

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

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

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

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

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

风雨蜕玉骨,难以俗意论。

丹梯不容蹑,修蔓亦畏扪。

溯滩进小艇,愧惊白鹭群。

学道虽恨晚,养气敢不勤。

宦游非本志,寄谢鹤与猿。

形式: 古风

翻译

不再沉迷于封禅的典籍,才真正理解了武夷山的仙人。
晚年我游历此山,它的秀美峻峭远超往昔传闻。
这里有三十六座奇特的山峰,在秋日晴空中没有一丝云彩。
清晨,空旷的岩石上公鸡鸣叫,夜晚,陡峭的崖壁上红日初升。
在千仞高处筑巢居住,想象着远古时代的开天辟地。
历经风雨,修炼出如玉般的骨骼,世俗的眼光难以评判。
登丹梯已不可能,攀爬长藤也令人畏惧。
逆流而上,驾驶小舟,却惊扰了白鹭群落。
虽然学习道法已迟,但我养气的决心不敢懈怠。
仕途并非我本愿,只能借此向鹤与猿表达我的归隐之心。

注释

封禅书:古代祭祀天地的典籍。
武夷君:指武夷山的仙人或神话人物。
斯山:这座山。
秀杰:秀美且杰出。
三十六奇峰:形容山峰众多且奇特。
纤云:一丝云彩。
巢居:在树洞或岩石上筑巢居住。
鸿荒:远古未开化的时代。
羲轩:传说中的远古圣君。
玉骨:比喻经过修炼后的纯洁之身。
丹梯:红色的石阶,象征道教修炼的阶梯。
修蔓:长长的藤蔓。
溯滩:逆流而上。
愧惊:感到惭愧并惊动。
养气:修养气质和精神。
宦游:做官在外。
寄谢:寄托谢意。
鹤与猿:象征隐逸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游武夷山》,通过对武夷山秀美奇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惊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表达了诗人年轻时未深入了解武夷山,后来游历才深感其非凡。接下来的诗句“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描述了他对武夷山秀美山峰的赞美,以及与往昔所闻的不同。

诗人细致描绘了山中的景象:“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表现出秋天晴朗时山峰的壮丽。他进一步写到山中动物的生活,“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山中早晨鸡鸣和夜晚红日初升的场景。

“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暗含古人对高洁生活的理想,以及对远古时代的遐想。诗人感慨自己在风风雨雨中修炼,“难以俗意论”,表明他追求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接下来的诗句“丹梯不容蹑,修蔓亦畏扪”形容山势险峻,难以攀登,暗示了修行的艰难。

诗人乘舟而上,“溯滩进小艇,愧惊白鹭群”,表达出对自然和谐的敬畏和对自己打扰的自责。最后两句“学道虽恨晚,养气敢不勤”表达了对学问和修养的自我鞭策,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决心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游历武夷山为载体,寓言个人的修身养性,体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游法云

放船三家村,进棹十字港。

云山互吞吐,水草遥莽苍。

沙鸥下拍拍,野鹜浮两两。

萧骚菰蒲中,小艇时来往。

匡山如香炉,蓝水似车辋。

梦魂不可到,于此寄遐想。

瘦僧迎寺门,为我扫方丈。

指似北窗凉,此味愧专享。

我笑谢主人,聊可倚拄杖。

吾庐已清绝,敢取鱼熊掌。

形式: 古风

游昭牛图

游昭木石师李唐,画牛乃自其所长。

出栏初听一声笛,意气已无千顷荒。

客居京口老益困,衣不掩胫须眉苍。

时时弄笔眼力健,蹄角毛骨分毫芒。

我无沙堤金络马,拂拭此幅喜欲狂。

乞骸幸蒙优诏许,置身忽在烟林傍。

日落饮牛水满塘,夜半饭牛天雨霜。

俚医灌药美水草,老巫诃禁祓不祥。

愿我孙子勤农桑,愿汝生犊筋脉强。

碓声惊破五更梦,岁负玉粒输官仓。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诸葛武侯书台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馀。

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形式: 古风

游疏山

我愿匹马飞腾遍九州,如今苦无騕袅与骅骝。

葛陂之龙又难致,兀兀安得忘吾愁。

幸馀一事差可喜,云山万里芒鞋底。

曳杖行穿嶓冢云,试茶手挹香溪水。

江西山水增怪奇,疏山之名旧所知。

惜哉不见侏儒师,尚想薪水俱空时。

寺门欲近山若拆,老树苍崖含古色。

挂包便住吾岂能,一来要是疏山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