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晋卿送梅花次韵

东坡先生未归时,自种来禽与青李。

五年不踏江头路,梦逐东风泛蘋芷。

江梅、山杏为谁容,独笑依依临野水。

此间风物君未识,花浪翻天雪相激。

明年我复在江湖,知君对花三叹息。

形式: 古风

翻译

当苏东坡先生尚未归来的时候,他自己种植了来禽和青李。
五年没有踏上江边的小路,梦中随着东风漂浮在蘋草和芷草上。
江边的梅花和山杏为谁绽放,独自含笑依偎在野外的溪流旁。
这里的风景你未曾见识,花浪翻腾如同白雪相激荡。
明年我再回到江湖,知道你会对着这些花儿发出三次叹息。

注释

东坡:苏轼的号。
来禽:古代指鸟,如鹌鹑。
青李:青色的李子。
江头路:江边的道路。
梦逐东风:梦中随风飘荡。
蘋芷:水中植物,象征清雅。
江梅:江边的梅花。
山杏:山上的杏花。
野水:野外的溪流。
风物:风景事物。
花浪:盛开的花像波浪一样。
江湖:泛指四方,这里指苏轼的游历之地。
叹息:表达感慨或怀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所作,题为《和王晋卿送梅花次韵》。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未归东坡(即诗人自己)的乡愁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

“东坡先生未归时,自种来禽与青李。”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在等待归期的时候,亲手栽培禽鸟和青李。这里通过对自然的亲近,表达了诗人的寂寞之情。

“五年不踏江头路,梦逐东风泛蘋芷。” 这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无限思念。五年的时间里,未曾踏足江边之路,但心中却常随着东风,飘泊于那片蘆葦丛生的水域。这不仅是空间上的遥寄,更是时间上的回忆。

“江梅、山杏为谁容,独笑依依临野水。” 这里诗人通过对梅花和山杏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孤独中的自得其乐。这些自然之物仿佛在为他而生,为他所容,他则独自笑对着那流动的野水。

“此间风物君未识,花浪翻天雪相激。”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动态夺目的画面。诗人通过这种景象,强调了自然界无穷尽的变幻和生命力,让人难以预测和认识。

“明年我复在江湖,知君对花三叹息。”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未来展望以及对友人王晋卿送梅之情。诗人希望来年能再次回到这片江湖,并且相信当时机到来,他将会对那时的花事有更深的感悟和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远方的思念,也有对现实环境的接受与享受;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过去的回忆。这种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情绪层次。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晋卿惠花栽,栽所寓张退傅第中

坐来念念失前人,共向空中寓一尘。

若问此花谁是主?天教闲客管青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次韵王晋卿上元侍宴端门

月上九门开,星河绕露台。

君方枕中梦,我亦化人来。

光动仙毬缒,香馀步辇回。

相从穿万马,衰病若为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王郑州挽词

羡君华发起琳宫,右辅初还鼓角雄。

千里农桑歌子产,一时冠盖慕萧嵩。

那知聚散舂粮外,便有悲欢过隙中。

京兆同僚几人在,犹思对案笔生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书王定国所藏王晋卿画《著色山》二首(其一)

白发四老人,何曾在商颜。

烦君纸上影,照我胸中山。

山中亦何有,木老土石顽。

正赖天日光,涧谷纷斓斑。

我心空无物,斯文何足关。

君看古井水,万象自往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